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皮肤病 --> 斑秃 --> 斑秃治疗 --> 斑秃的有效疗法

斑秃的有效疗法

斑秃常表现为毛发部位出现独立的局限性的成片毛发脱落,目前斑秃的原因不是很明了,神经精神因素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斑秃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及独特的方法,采用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

斑秃常表现为毛发部位出现独立的局限性的成片毛发脱落,目前斑秃的原因不是很明了,神经精神因素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斑秃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及独特的方法,采用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

以下是斑秃的有效疗法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百会、头维、生发穴:配穴:翳明、上星、太阳、风池、鱼腰、丝竹空、四神聪、安眠穴。

生发穴位置:风池与风府连线之中点。

操作:以主穴为主,每次选取5~7穴,交替使用。视体质强弱及证情虚实运用补泻手法,可不留针或用电针,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每日早晚自行按摩头皮。

疗效:共治疗373例,显效213例,好转98例,无效48例,有14例因故中断治疗。

②电梅花针

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气血虚弱,配合当归或北芪注射液穴注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丹参注射液穴注膈俞、三阴交;气滞血瘀配丹参穴注膈俞、血海。

阿是穴位置:局部病灶区(下同)

操作:主穴必取,酌加配穴。如为单头电梅花针,给病人手握铜棒;双头电梅花针则均由术者掌握,启动开关,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频率70~90次/分,叩刺方法电梅花针与普通皮肤针相同,以中等强度叩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53例,痊愈511例,好转2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7.65%。

③穴位激光照射

取穴:阿是穴。

操作:以低功率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输出功率8毫瓦,光斑直径2cm,直接照射阿是穴,距离10cm,每块斑秃照射10分钟,如为多发性斑秃,每块可照射5分钟;斑秃面积超过4×4厘米见方,则分区照射。每日1次,6次后停照一次,3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90例,痊愈64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3%。

④刺血

取穴:委中。

操作:令患者俯卧,胭窝作常规消毒,于委中穴上约4厘米处缚止血带或用指压迫,使委中穴或附近浅表小静脉怒张,然后用7号注射针头消毒后,垂直于皮肤进针,深约2~3厘米,快速出针,出血量为8~10滴,每隔4~6天1次,两腿可同时刺血,亦可交替进行。

疗效:共治疗63例各种脱发者,其中斑秃、普秃及全秃者的治愈率为75.7%。

⑤穴位注射

取穴:曲池、足三里。

操作:药液用维生素B121毫升,每次1穴,第一次欢侧曲池,第二次双侧足三里。穴位皮肤消毒后,右手持针快速刺入,上下缓慢提插,待病人有酸、麻、胀感后,回抽无血,即将齿科5号针头把药液慢慢注入每穴0.5毫升,交替穴注,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60例,痊愈42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

(2)单方验方

①侧柏叶浸剂

组成:鲜侧柏叶32克。

用法:用75%酒精100毫升,将侧柏叶放入酒精中浸泡7天,然后用棉花球蘸药液少许,局部搽拭,每日3次,坚持使用。

疗效:治疗10例,均获痊愈。

②白信石合剂

组成:白信石0.6克,新鲜生姜3块(如拇指头大小),高度白酒60毫升。

用法:将上药装瓶浸泡,2天后取用。用时先取浸制的生姜擦患处,边搽边蘸药液,每日3次,每次1~3分钟。擦的力度须轻重适中。

疗效:共治200余例,取效甚佳。

(3)推拿

取穴:百会、印堂、风池、肩三针、内关、曲池、合谷、足三里、解溪、三阴交、涌泉(均双侧)。

操作:头部用推按、叩击手法,指压穴位选上述穴位,每穴2~3分钟,均匀用力,轻重适当,病人感全身发热,酸麻胀感明显为止,每日1次,每次共30分钟左右。

疗效:曾治1例获痊愈。

斑秃治疗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斑秃  斑秃的有效疗法 免费索取斑秃治疗资料

上一篇:斑秃的专方治疗        下一篇:中西医治疗斑秃

>> 返回斑秃治疗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