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面瘫 --> 面瘫病因 --> 贝尔面瘫的病因

贝尔面瘫的病因

贝尔面瘫的病因尚不明,有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而在流行年度、季节及月份理应发病率要高。

欧美报道每年每10万人发病率为20~30人,日本山形县及爱嫒县1985年报道分别为24.9人及30.4人。性别差异不明显,男性30年龄段,女性以20岁年龄段和50岁年龄段呈高峰。年度、季节、月度差别不明显。贝尔面瘫的病因尚不明,有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而在流行年度、季节及月份理应发病率要高。然而实际调查并非如此,因此不能仅用病毒感染解释,面瘫占耳乒鼻喉科门诊的1%,贝尔痺占面瘫的65%。

1、血流障碍;某种原因所致血管神经功能紊乱,使茎乳孔周围小动脉痉挛,导致面神经血运供给减少,发生原发性缺血,继而静脉充血、水肿,又使处于骨管内的面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继发性缺血,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终致面神经发生水肿而麻痺。在鼓索神经分支以下,面神经的血运缺少侧支循环,且于茎乳孔处有一致密纤维环,故垂直部下段水肿更为明显。面神经管中神经受多大压力就可引起麻痺,对猫调查表明20.O-21.3卡(150-160mmHg)的压力所致血流障碍就可致神经传导发生障碍。同时渗出物加重浮肿,增加面神经管内压力。多数神经疾患的血管内皮细胞先发生病变,从而使红细胞不能通过毛细血管,丧失输送氧及葡萄糖能力,随之细胞破坏,核膜游离蛋白溶解酶产生有毒性肽,激活激肽、血管舒缓素,导致循环障。

2、病毒感染:20%病例可检出爱-巴病毒(EBV)抗体,其他腮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也可检出,37%贝尔麻痹者病毒抗体4倍以上变动。但是这种变动并没有通常病毒感染那样高。带状疱疹病毒虽然有9.8%的贝尔麻痺者阳性,然而亨特氏综合征却有94.3%阳性,病毒感染初期干扰素增加,表明有低度抗病毒反应,78%贝尔麻痺急性期和恢复期IFN升高。它可能反映病毒感染的再活化。目前倾向认为贝尔麻痺病毒感染,无特定种类,一度感染,由于抗体,病毒在神经细胞被封闭,由于某种原因,病毒再活,但是病毒通过何种径路到达面神经是众多学者热心研究课题。

3、免疫异常:贝尔麻痺的神经切片有自身免疫疾患特有的血管炎,对自身免疫疾患有效的类固醇激素和环磷酰胺对贝尔面瘫也效。用患者白细胞采用免疫抗体法调查约1/3患者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阳性,提示和自身免疫有关。对T细胞、B细胞调查贝尔麻痺和吉兰-巴雷综合征有共同点,推测由于病毒所致对髓鞘的种种成分的自身免疫反应。但也有不同点,贝尔麻痺患者淋巴细胞对人末梢神经髓鞘P1蛋白有特异反应,而对在急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淋巴细胞起反应的P2蛋白则不起反应。用异种蛋白致敏动物成功制成实验性面瘫,推断是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所致。

4、遗传:对贝尔面瘫的家族史调查表明家族中多有贝尔面瘫者。

5、诱因:75%病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吹冷风史,诱因不明者也不少。糖尿病、妊娠是致病因素,Korezyn报道130例糖尿病者贝尔面瘫的发病率为6.6%,北野在273例贝尔面瘫中发现高血压者占14%,并发现血液粘稠度增加、Cussen认为是由于原发于鼓索神经的炎性病变,逆行影响面神经干,神经外膜水肿压迫导致面神经缺血、实验表明对恒河猴鼓室段鼓索神经进行切断,牵拉及拉断等各种损伤均未出现面瘫及面神经水肿,、而牵拉伤后早期鼓索神经的神经间质有轻度帝水肿,部分神经纤维出现髓鞘崩解,拉断的神经纤维变性稍重于牵拉,而切断的神绎纤维无明显改变,Misurya用猴作实验证实,冷刺激可致而瘫,但切断鼓索神经的一侧未发生,对15名因受凉引起的贝尔麻痺(全瘫)用红外线照射鼓膜及经咽鼓管吹入氢化可的松,93.4%完全恢复。而自然恢复率为75%,妊娠合并贝尔面瘫最常见于妊娠后期3个月或产褥初期,发病率为41/10万,平均年龄27岁。妊娠合并贝尔面瘫与多种因素有关,水肿学说认为,在整个妊娠期全身水增多,而妊娠后期3个月中细胞外液明显增加,可使面神经受压。病毒学说认为孕妇对单型疱疹病毒或许是其他病毒的易感性增加,又由于孕妇循环皮质类固醇增加引起免疫抑制,易使原有的病毒感染复活,感染病毒后,自身免疫作用有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表现为贝尔面瘫。先兆子痫(为一般孕妇6倍)和妊娠诱发高血压更易发生面瘫.妊娠期贝尔面瘫发病率的增高是由血中雌二醇水平增高,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引起脑干局部缺血,降低神经突触的传递效率所致。

面瘫病因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贝尔面瘫  贝尔面瘫病因  病毒感染 免费索取面瘫病因资料

上一篇:新生儿面瘫病因        下一篇:

>> 返回面瘫病因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