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偏头痛 --> 偏头痛护理 --> 偏头疼要自我推拿保健

偏头疼要自我推拿保健

偏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据调查,偏头疼的发病率为3.7%~13.5%,占头痛患者的1/4以上。在头痛发作前,多有各种先兆,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情绪改变等。

偏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据调查,偏头疼的发病率为3.7%~13.5%,占头痛患者的1/4以上。在头痛发作前,多有各种先兆,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情绪改变等。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据调查,偏头疼的发病率为3.7%~13.5%,占头痛患者的1/4以上。在头痛发作前,多有各种先兆,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情绪改变等。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头痛,每次发作的症状及过程相似,常伴有恶心、呕吐和厌食。在间歇期,症状可完全消失。患者多为女性,常有家族史,通常青春期前后起病,历时多年,甚至可达数十年。

偏头疼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是偏头疼的发病机制。其病机为风邪入脑,瘀血阻络,肝经风火,痰浊蒙窍,精血不足等,导致脑的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引起头痛。

偏头疼可采取自我按摩进行治疗。自我按摩疗法是在人体特定穴位、部位等处,进行推拿按摩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经济、简便、安全、疗效显着、无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其作用机制大致如下:

疏通经络、祛除邪气,腠理得以开泄,将积蓄于体表、经络、穴位乃至深层组织器官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通达于外,从而通畅经络气血。

通过调整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引导营卫之气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使得虚弱的脏腑机能得以重振,增强祛除病邪的能力。

具体操作

1.准备动作正坐于椅中,挺胸直背,调和气息。

2.揉太阳穴将双手掌根贴于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寸处凹陷中),双目自然闭合,做轻缓平和的揉动。

3.拿风池穴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捏住风池穴(枕后发际凹陷处),手法采用一上一下、一紧一松拿捏,以颈部感到酸胀为度,次数自定,不强求一律,左右手可以交替进行。

4.浴(按摩)全头穴头部有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处)、百会(后发际直上7寸处)等穴。经常浴头部各穴,有健脑之功效。操作时将两手五指分开,由前发际分别向后发际抹动,如十指梳头状,手法轻重自行掌握,一般以局部发热舒适、无痛感为度,次数根据病情而定。亦可用木梳代手指浴头。

5.抹额印堂穴双目自然闭合,将两手食指屈曲,拇指按在太阳穴上,用食指内侧面,由正中印堂穴(两眉头连线的中点)沿眉毛两侧分抹。手法以轻中有重为宜,抹30次或适当增加,每日2次。

6.拿合谷穴合谷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之间肌肉丰厚处(第二掌骨桡侧中点)。手法以拿捏、点按穴位,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10~15次,每日2~3次。本法俗称“拿虎口”。

注意事项

1、按摩频率自己掌握,不宜过快或过慢,手法用力要根据操作部位而定,轻重适当。

2、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认真操作,集中注意力,操作次数和时间长短应根据体质和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

3、按摩时间宜安排在早晨醒后和晚上睡前,如头痛较有规律,尽量在头痛发作之前按摩。

避免偏头疼诱因

1、饮食因素部分偏头疼的发作与饮食有关,如奶酪、巧克力、红酒、啤酒、熏肉、咸鱼肉等。还有一些偏头疼与饮食过冷和过热有关。

2、环境因素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可诱发偏头疼,也有人在闷热的环境中易出现偏头疼。

3、运动因素适当有规律的运动非常重要,如果以前运动比较少,运动量突然加大可以诱发偏头疼。

4、心理因素不良情绪可加重头痛,或使头痛发作频繁,所以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好心境。

5、不良嗜好饮酒和吸烟可以诱发偏头疼发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偏头疼  偏头疼要自我推拿保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好习惯帮你摆脱偏头疼        下一篇:月经期间偏头疼怎么办

>> 返回偏头痛护理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