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重症肌无力 --> 重症肌无力护理 --> 重症肌无力患者秋季如何养生?

重症肌无力患者秋季如何养生?

祖国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燥邪为患。由于肺司呼吸,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温度下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这就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征。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对秋燥适应性差,耐受力弱,更应重视预防。

立秋以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状,称为“秋燥”症。这种种表现都是由秋季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某些肺部疾患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在秋季由于气候的更替,也容易引起疾病的加重甚至复发。如何安度秋季,自我保健就显得十分重要。

祖国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燥邪为患。由于肺部呼吸,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温度下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这就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征。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对秋燥适应性差,耐受力弱,更应重视预防。

(1)饮食调养,“清润”为宜

燥是秋之主气,易伤津液,平时要多饮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饮品,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液,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此外还应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萝卜、番茄、梨、香蕉等)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通便之功效,它们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并且禁烟、戒酒。

暮秋,人们的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藏纳,有利于改善脏腑功能,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有康复、祛病和延年之功效。这时可适当多吃些瘦肉、鱼虾、禽蛋,以及莲子、大枣等食品。《千金翼方》载:“秋冬问,暖里腹。”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暖腹,禁食生冷。

(2)精神调养

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3)勤习吐纳,防燥保健

中医素有“肾液为唾”之说。认为唾液的盈亏与肾的盛衰息息相关。因此,老年人早晚应常做漱泉术。即闭目静坐,先叩齿36下,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唾液满,嗽练数遍,分三口咽下,并用意送至丹田,再缓缓将气从口中呼出,如此反复36次,稍停片刻,两手握拳,左右各做3次。如能长期坚持,对预防秋燥大有裨益。另外,老年人还应“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使意志安逸、神气收敛,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抵御燥邪侵袭。

(4)加强锻炼,适应“秋冻”

民谚云:“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天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悬殊,因此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注意及时调整衣物,避免感冒。秋天是体育锻炼的黄金时节,老年人应根据各自的体质、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打太极拳、健身操、舞剑、扇子舞等。强度因人而异,以舒适为宜。这样可提高人体对燥邪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秋季气温适中,是人们健身的好时机,但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同人应根据年龄、体质、爱好等不同,选择不同的健身项目。

秋季健身可以选择太极拳和健身舞等方式。秋季人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下降,因此不应突然加大运动量,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太极拳和健身舞这两种较为舒缓的健身方式不但可以令人很好地舒展肢体、锻炼筋骨,同时可以避免运动损伤。加之秋季气候宜人,这类运动虽然运动量较小,但人在户外进行也不会觉得冷,所以适合大多数

|<< << < 1 2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重症肌无力  秋季如何养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重症肌无力患者夏季如何养生?        下一篇:重症肌无力患者冬季如何养生?

>> 返回重症肌无力护理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