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五谷杂粮 --> 五谷杂粮大全 --> 糯米

糯米

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糯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八宝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糯米也是酿造醪糟(甜米酒)的主要原料。

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糯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八宝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糯米也是酿造醪糟(甜米酒)的主要原料。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营养价值

糯米是所有谷物中碳水化少吃或不吃;糯米做的食品如年糕等一定合物含量最高的,能迅速为人体提供大量质的含量不高,含钙量较高却不易被人体吸收。

糯米酒:也称甜酒、酒酿、醪糟,味醇而香甜。因乙醇含量少而少刺激性,可以单独喝也可以用来炖鱼、炖肉,能增进食欲、助)自化、清暑解渴,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色,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

血糯米:血糯米的种皮有层紫色的物质,呈紫红色。它的味道很香、糯性又强,其含有多种营养素,尤其是铁的含量高,是种补血佳品。中医理论认为其能健脾暖肝、活血补血、明目、补精,适合产后女性、须发旱白、病后体虚的人食用。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入脾、胃、肺经。

功用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暖胃,固表止汗。主治脾胃虚寒,反胃,食少,泄泻等;胃表不固,自汗,多汗等;消化道慢性疾病等。

适宜与禁

食物相克。

糯米+苹果:糯米中磷等矿物质与苹果中的果酸结合,产生不易消化的物质,易导致恶心、呕吐、腹疼。

糯米+酒:同食会容易让人酒醉难醒。

食物相宜。

糯米+蜂蜜:补中益气、健脾消食、补虚养颜、美容养颜。

糯米+红枣: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心悸失眠者。

糯米+莲子:益气和胃、补脾养肺,强健骨骼和牙齿。

糯米+莲藕:健脾止泻、清热生津,凉血散瘀、益气养生

糯米+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嫩肤美容。

糯米+山药:补益脾胃、敛汗止渴、益气补肾。

糯米+百合:补气养血,消疲健身。

选购技巧

挑选糯米时应选择颜色为纯白,颗粒完整、饱满,表面有光泽,无异味的。糯米应在干燥、避光处保存。

专家提醒

糯米的营养素不全面,宜同其他食物搭配食用,如豆类、肉类、干果等。糯米黏滞,不容易自化,吃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宜次吃得过多.老人、小孩、消化功能弱者应要加热后再吃,不宜吃凉的。

糯米食疗

1、糯米250克,黄酒500毫升,鸡蛋2只,同放入碗中,入蒸笼隔水蒸熟,l天分数次食。功能补中益气。适用于大病以后气虚脱力。

2、爆糯米花100克,桑白皮100克,水煎服,每天2次。功能养阴清热。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尿频等。

3、糯米粉30克,蜂蜜30克,加水拌为糊状后煮熟服用。功能利胆

4、糯米500克,山药50克,炒熟后研末,每天清晨取50克,加白砂糖2匙及少许胡椒粉,用开水调服。功能温脾暖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

5、糯米100克,槐米200克,分别炒黄,共研为细末,每天早晨空腹时用开水冲服10克。功能软坚散结、消瘿。适用于颈部淋巴结核。

6、糯米100克,小麦麸100克,同炒后研细末,每次10克,日服3次。功能固表止汗。适用于表虚自汗。

7、糯米适量,百合60克,红糖适量;糯米淘净,与百合同人锅中,加水煮粥,熟后调红糖食。此品可以缓解胃痛。

8、糯米250克,生姜汁3匙。糯米、生姜汁在文火上同炒,至糯米爆裂,研粉。每次1—2匙,每日2次。开水调服。适用于脾胃虚弱的孕妇,可治妊娠呕吐。

9、糯米200克,八角茴香粉50克,炒极热,盛在长袋子中,敷于患处。功能止痛。适用于腰痛、关节疼痛等。

家常食谱

1、糯米粥:糯米50克,白糖适量,加水如常法煮粥。功效补肺清热止咳。适用于肺虚表热引起的咳嗽、少痰、身热、多汗等症,也可用来调养胃气、补益脾胃。

2、糯米麦粥:糯米150克,麦粒l00克,花生米100克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糯米  糯米简介  五谷杂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黑米        下一篇:开心果

>> 返回五谷杂粮大全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