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心血管疾病 --> 心肌病 --> 从“毒”论治扩张型心肌病

从“毒”论治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的形成与病毒或自身免疫性、酒精性或中毒性、家族性或遗传性等因素有关。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多见。不少专家认为,扩张型心肌病与心肌炎是同一种损伤的不同阶段,两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新的研究证明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还是扩张型心肌病,柯萨奇病毒感染率率可高达50%。

扩张型心肌病的形成与病毒或自身免疫性、酒精性或中毒性、家族性或遗传性等因素有关。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多见。不少专家认为,扩张型心肌病与心肌炎是同一种损伤的不同阶段,两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新的研究证明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还是扩张型心肌病,柯萨奇病毒感染率率可高达50%。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心肌细胞内病毒复制,导致病毒持续感染,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近年来,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扩张型心肌病有了不少改观,但仍然维持在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延缓病情进展上。回顾中医治疗方法,也不外乎补益心气,益气活血,温阳利水,益气养阴等方面,没有带来突破性进展,其原因就是缺乏对形成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近年来我们注意到“外感毒邪”与“内生毒邪”是本病形成及迁延不愈,变证丛生的关键因素,在治疗上当用解毒、排毒、抗毒的方法,给毒以出路,提高机体自身解毒能力以抵制毒邪对机体的损伤,收到良好疗效。

一、初期邪入,清除病原,修复心肌损伤,阻断病变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初期(急性病毒感染期),大多有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病毒感染的病史,进而引起以心肌炎性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轻者心肌呈灶性改变,无明显症状,重者大量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可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猝死,演变成慢性疾病则迁延不愈。

中医学无心肌病之名,《温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本病可归属于中医“温病、胸痹、心悸”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界对本病的研究颇多,从因机证治,有效方药、剂型改善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尝试。临床研究总体结论,本病中医辩证与西医发病机理存在诸多吻合之处,如急性感染期,多为温毒淫心,出现高热、咽痛、全身酸痛、心悸、心烦或恶心呕吐、腹泻,脉数结代,舌红苔白等热象,以清热解毒为大法,药用音画、连翘黄连蒲公英板蓝根知母玄参等。此期重在祛邪外出,气虚者可酌加补气药黄芪党参人参等,但剂量不宜过大;脉数较重者则加用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如酸枣仁、柏子仁、党参、龙骨等,本病发病关键在于正气不足,邪毒伤心,我院自拟“心肌活力饮、心肌康泰”等方药,由于以黄芪为主药,临床疗效显著,与现代我国医药市场上颇为走俏的生脉饮更胜一筹,动物实验等也充分证明这一点。

近代药理研究,黄芪、黄连、连翘等药,有明显杀伤病毒或抑制病毒吸附或抑制病毒增生而具有抗柯萨奇B组3型病毒的作用,黄芪对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在淋巴细胞中可诱发γ-干扰素,增强心肌细胞抗病毒能力,此外还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大量临床实验资料证明,黄芪对心肌炎的治疗具有抗病毒和保护心肌作用,在心肌炎和心肌病的治疗中是一种不可或缺也不可多得的“上品”。

二、病毒晚期重在整体调整,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和清除内毒,阻断病情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毒邪致病”常互相关联。外毒侵入人体,可造成脏腑、经络、营口、气血之间关系失常,引起人体阴阳偏盛偏衰,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且热毒、火毒、水毒、温毒、瘀毒常交错为患,使得病情复杂多端,正所谓“无邪不有毒,热从毒化,变从毒起,瘀从毒结”。邪毒充盛,毒伤心络,败坏形体,则成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核心。现代医学的毒性氧自由基、兴奋性神经素、血管活性物质的过度释放(如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内皮素。血管加压素)坏死性肿瘤因子、酸中毒、微生物毒、凝血、微血栓、炎性介质等均可看成扩张型心肌病发展过程中的形成的“内生毒邪”,这些毒邪直接影响了疾病的病理变化、预后和转归。用“邪气蕴结不解”,复加内生毒邪致

|<< << < 1 2 > >> >>|

心肌病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心肌病  论治扩张型心肌病 免费索取心肌病资料

上一篇:谨防心肌炎转化为心肌病        下一篇:认识原发性心肌病

>> 返回心肌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