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药知识问答 --> 中医内科知识问答 --> 臌胀中实胀如何辨证治疗

臌胀中实胀如何辨证治疗

气滞湿阻由于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脾失健运,以致肝脾不和,气滞湿阻,气聚水停,气多于水,证见腹部胀大,腹皮蒯急,但按之空空然软而不坚,每得暖气、矢气则胀满减轻,同时兼见两胁胀满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小便短少等肝郁脾虚之证。

臌胀中实胀临床常分为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四证,进行辨证治疗。

气滞湿阻由于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脾失健运,以致肝脾不和,气滞湿阻,气聚水停,气多于水,证见腹部胀大,腹皮蒯急,但按之空空然软而不坚,每得暖气、矢气则胀满减轻,同时兼见两胁胀满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小便短少等肝郁脾虚之证。舌苔白腻,脉弦或弦缓。治宜疏肝理气,除湿散清。方选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白芍枳壳、云苓、白术、猪苓、泽泻、桂枝,苍术、川朴,陈皮等。腹胀甚者加大腹皮、摈榔、术香以破气消胀,尿少腹水甚者可加冬瓜皮、陈葫芦、车前予以利水消胀。泛吐清水者加清夏、生姜以和胃降逆。两胁胀痛者加郁金、元胡以理气活血止痛。

寒湿困脾由于水湿停聚,困遏脾阳,寒水相结,水蓄不利,证见腹部胀大,如囊裹水,腹皮蒯急而薄,皮色苍白光亮,按之陷而不起,脘腹胀满,兼见身困乏力,纳呆便溏,小便短少;神瘦畏寒等寒湿困脾,脾肾阳虚之证。舌淡苔白腻,脉缓或沉缓。治宜温中健脾,化湿行水。方选实脾饮加减。常用药物如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大腹皮、川朴、术香、陈葫芦、车前子、泽泻等。气虚息短者加黄芪党参以益气,小便不利者、加肉桂、猪苓以温阳化气行水;脘腹胀闷者,可加郁金、砂仁、枳壳以理气宽中。

湿热蕴结由于湿热壅盛,水热互结,浊水停聚,证见腹大坚满,脘胀撑急疼痛,皮薄而亮,按之凹陷不起,兼见烦热口苦,渴不敢饮,小便短少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见面曰皮肤发黄等湿热郁蒸之证。舌质红,或尖、边红赤,舌苔黄腻或挟灰黑,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方选中满分消丸加减。常用药物如茯苓、陈皮、清夏,川朴、枳实,黄芩、黄连知母、猪苓、泽泻、滑石、陈葫芦、白术、人参、砂仁等。如兼黄疸者,去人参加茵陈、栀予、大黄、大豆卷以清利湿热退黄;小便赤涩者,加马鞭草、蟋蟀糟、蝼蛄粉以行水利窍;两胁疼痛,胁下痞块者,加丹参、郁金、红花穿山甲、壁甲、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止痛。

肝脾血瘀由于肝脾脉络气血瘀阻,瘀血与水气互结,证见腹大坚满,腹壁脉络怒张,胁腹癃积,痛如针刺,腹水,口渴而不欲饮,小便短步,兼见颤西晦暗黧黑,头颈胸臂出现血痣,是丝纹状,手掌赤痕,口唇紫褐,甚则呕血、便血等血瘀症。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腻,脉细涩或芤。治寅活血化瘀,行水消胀。方选调营饮加减。常用药物如当归赤芍、莪术、元胡、桃仁、大黄、葶苈子、赤苓、槟榔、大腹皮、陈葫芦等。若脾脏肿大较甚者,可加水蛭、地蜻虫、鳖甲牡蛎等以破瘀软坚。或改用鳖甲煎丸与香砂六君子丸,软竖运脾交替应用;伴有腹水,小便不利者,加半边莲、陈葫芦以利水消胀;大便色黑者,加三七粉、侧柏叶以化瘀止血。若病势突变,骤然大量出血,急以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或用泻心汤以泻火止血。若大失血,气随血脱,汗出肢冷者,急服独参汤、参附龙牡溺以扶元固脱。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臌胀中实胀如何辨证治疗  臌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膨胀治疗中的代表方药及逐水法应用        下一篇:常见的气臌、水臌、血臌、虫臌、食臌有何不同

>> 返回中医内科知识问答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