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药知识问答 --> 中医五官科知识问答 --> 眼病常用的内治法

眼病常用的内治法

内治法是以内服药物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对于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所致的眼病固然适用,面对外感、外伤引起的眼病也常采用。所以,中医眼科历来十分重视内治法。常用的内治法约有下列十种。

内治法是以内服药物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对于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所致的眼病固然适用,面对外感、外伤引起的眼病也常采用。所以,中医眼科历来十分重视内治法。常用的内治法约有下列十种。

疏风清热法用于因风热引起的眼病。本法有消除眼部红肿、止疼、止痒、止泪的作用。凡眼红肿热痛,怕光,流泪,眼痒,生眵,胞脸湿烂流水,或胞睑疮疖初起兼有风热袁琵寻;笃甫应用。

火解毒法用于热毒炽盛引起的外眼病。本法具有退赤消肿,解毒止痛的作用。凡见胞睑肿痛,目赤如火,怕光,疼痛,流热褶,生眵稠粘,头蒙,头痛,日渴,苔黄,脉数实者,不论内障、外障均可用之。如有烦躁、腹满、便秘等阳明腑实证时,则可加入攻下药。泻火解毒主要用于实火引起的跟病。如果白睛淡红或淡紫,泪出不热,视物昏花,兼有心悸失眠而无燥热症状者,禁用本法。

滋补肝肾法本法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内外眼病。凡见视物昏花,夜盲,两眼干涩不爽,或冷溜常流,或黑睛生翳下陷,或白睛淡红,兼见头晕、耳鸣、腰膝痊软、精神倦怠、失眠、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者均可周之。但在运用时,应辨别为肝肾阴盛还是肾阳虚衰。用虚者,多有怕冷、手足不温、阳萎、便溏等症,应着重孙阳,如面热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属于明虚,宜着重养阴,如阴阳俱盛者,蹦又瘟两阳双补。如眼睛红肿疼痛、生眵、怕光,不宜使用本法。

滋阴降火法遥甩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的眼病。一般症见自睛微显红赤,视物昏花,兼有虚烦不眠,五心烦热,头胀头痛,头晕耳鸣,口千咽燥,舌红步苔,脉象细数等等。临床上常应用于瞳神缩小,瞳神干缺,绿风内障,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症。

平肝熄风法用于症见眩晕、头痛、痉挛抽搐之内外眼病。眼睦痉挛,风牵偏视、急性绿风内障、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艰底出血等,均可用本法治疗。益气养血法率法适用于气血双亏的眼病。凡视物昏花,两跟千涩不适,或上胞下垂,或黑睛生翳下陷久不平复,白睛红赤不甚者,均可用之。一些服底病如眼底出血,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等也常用本挂。临床可根据气血偏虚的程度,或着重补气,或着重补血。如兼有神薇气短,胃纳欠佳,两耳常欲垂闭,为偏于气虚,当斟补气为主,如由于失血或久病血虚,或劳神过度,而兼有面色苍白无华,心悸怔忡,脉细弱无力,为偏于血虚,兄当以补血为圭。在补益气血之同时,可适当加入升挺药,扣升麻、柴胡、桔梗等以利于气血上荣于目。凡确实热外邪,慎用本法。

健脾祛湿法本法有扶助正气、收敛湿气,促使眼内水肿、渗出物吸收之作用。凡内外眼病因脾胃虚弱,湿邪由蕴,症见食欲不振、肌肉消瘦、胸闷口腻、恶心呕吐,小薯不利、大便溏泻、苔腻、脉濡者,皆可用之。如眼局部湿烂流水,睑弦赤烂,小儿疳积上目或跟底有水肿、渗出物时就常用本法。

活血化瘀法本法有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跟内出血和渗出物段收以及梢肿止痛之作翔。适用于气滞血瘀所引起之内、外跟病。如眼部红肿疼痛,也似胭脂(球结肫下溢血),外伤后胀脸青紫或血灌瞳神(前房出血)或白睛血管粗火弯蹦,或限底出血,目睛暴盲,玻璃体积血或涩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炎,黄疆匮有陈旧之渗出,经治后视力提高不快,或视乳头充血,视埘膜静脉怒张纡曲,兼眼胀、燃痛,舌质有癣斑瘀点者,均可用之。但在出血期宜慎用,需用卒法列可加入一些凉血止血药。血瘀多由气滞造成,救在使用本法时,常需与理气药配伍使用。

舒肝解郁法多用于内障眼病因情志不舒出现头晕日眩,胸胁胀痛,口苦咽干,脉弦细数等症之时。肝开窍于日,肝郁则气机不畅,易引起眼胀,眼痛,视物昏花,或跟前有黑影飘动,或突然视力下降、失明等病情。视网膜,视神经疾病、青光服及小儿皮质盲等常用本法。

退翳明目法主要用于黑睛生翳,加角膜党,角膜溃疡的初、中、晚期均可应用。但在使用时应分清层次,在角膜炎、角膜溃疡初期时,则以疏风清热为主,略加退翳骛;中期火毒炽盛,以泻火解毒为主,佐以退翳药;晚期角膜遗有云翳不避时,则应与血药并用,血活刚翳易遇。在治疗黑睛障翳时,应争取早用本法,使用愈早,对退翳及挺薄况力的效果愈佳。眼底病变,有时也可加入一些退翳明目药。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眼病常用的内治法  眼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下一篇:治眼病运用清热法应注意什么

>> 返回中医五官科知识问答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