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顺时养生 --> 立秋之时余暑在,慎帖秋膘护脾胃

立秋之时余暑在,慎帖秋膘护脾胃

中医认为认为长夏属土,脾主长夏,此时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

 

民谚有云:“立秋之日凉风至”,其实这“凉风至”并不会像我们想象之中,带来一个凉爽的秋天,黄河以北的地区,在早晚时会迎来一些凉意,但整个白天,尤其是中午,气温仍然很高,所以老百姓常讲:“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而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方地区更不用说了,此时则根本感觉不到秋凉的气息,仍旧受着酷暑的煎熬。

立秋之日尽管被认为是秋天的开始,然而,无论是气候特征,还是人们的感受,这时都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秋天。余暑未消,既有秋老虎发威,又有雨水频降,这就是中医里常说的“长夏”。

中医认为认为长夏属土,脾主长夏,此时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在漫长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吃冻食,很多人都会出现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而且很多人相信“立秋抓秋膘”,一到了秋凉伊始就开始贸然进补,连续着大鱼大肉吃得过于油腻,或者大量补品补药往肚子里填,这样一来,骤然加重了脾胃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一下子承受不了,很容易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

另外我们说长夏的气候还没有完全到达“秋高气爽”的境地,尤其我国南方地区,还继续着“湿热蒸腾”,我们讲脾喜燥雨恶湿,脾阳是消化食物的动力,干燥的环境有利于它运化,而湿为阴邪,性黏滞,重浊难缠,一旦我们的脾脏被湿邪所困,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人体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或者是人懒乏力,四肢倦怠等我们称为“秋乏”的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四肢怕冷、水肿等问题。

结合这两点,我们就要注意,在立秋之后,饮食上应以去暑补气,增强脾胃功能为保障健康的重点,即使想补也应是清补。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肉、太子参茯苓等,都是非常适合长夏的清补健脾之品.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如果你所处的地区湿气比较重,还是要注意除湿,可以多吃些薏米粥、冬瓜粥、红小豆粥等有除湿功效的食品,同时记住对于过于油腻的食品或者大量的肉类一定要避免,这些食物都容易产生或加重内湿,伤及脾胃。

在起居上,这个时期也不能过于避热趋凉,乘凉时,尤其要盖好腹部。长夏昼夜温差加大,中午热早晚凉,暑湿隐藏在身体里不易散发。早上着凉之后就容易产生伏暑,表现出发热、腹泻等症状。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立秋  余暑  长夏  脾胃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暑湿渐去秋燥来 顺时养阴与润肺        下一篇:

>> 返回顺时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