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运动养生 --> 在锻炼中增强耐寒力

在锻炼中增强耐寒力

当红叶尽染、风起霜作的秋季到来之时,不仅严夏的酷暑早被一扫而光,而且近冬的寒意于早、晚间也频频袭来。半裸半露的夏装已被收藏入柜,代之而来的夹克衫、西服、毛线衣、薄绒衣相继上身。此时,蒙古族的小儿裸体尚能生活自如,但却很少有生病的。

当红叶尽染、风起霜作的秋季到来之时,不仅严夏的酷暑早被一扫而光,而且近冬的寒意于早、晚间也频频袭来。半裸半露的夏装已被收藏入柜,代之而来的夹克衫、西服、毛线衣、薄绒衣相继上身。此时,蒙古族的小儿裸体尚能生活自如,但却很少有生病的。

这决非一时之功,是他们长期经受耐寒锻炼的结果。它说明,寒冷气候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人的耐寒能力可以通过锻炼提高。

锻炼改变机体适应性

人的下丘脑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当自然界的寒热刺激传导给它时,它都能适时作出相应的调节。或通过散热而适应高温,或通过动员机体各组织器官蓄热和产热以适应寒冷。在运动中,机体的寒冷状态是可以得到迅速改善的。与热量生成有关的甲状腺、腮腺、胰腺、肾上腺等的腺体分泌增加,脂肪、蛋白质、糖的分解加速,热能迅速产生,从而促使人的呼吸、心跳、血液循环都加速运动,新陈代谢机能表现出旺盛。这既能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又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使人关节滑利、反应灵敏、精力充沛、生机勃勃。

有运动学家经过系统研究后指出,耐寒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多个方面受益,有些是其他方法无可替代的。如加强循环系统的功能,增强血管壁弹性、加快血液流动速度,使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降低;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增加气体交换量,对感冒、咳嗽、气管炎、肺结核具有防治作用;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人的食欲,加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对胃炎、消化不良、胃肠溃疡中一些症状的缓解有较好效果;强化运动系统的功能,使人的肌肉壮实、骨骼有力,对关节炎、肥胖症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耐寒锻炼还可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对外来刺激的应激能力、抵御外邪侵犯的能力都得到加强,从而使人少生病、少生大病或不生病。

耐寒锻炼方法面面观

耐寒锻炼的方法很多,大部分是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如有目的的延缓添加衣被的时间,就是平常老百姓说的“春捂秋冻”。在秋天气候变凉时就开始培养身体的适应性,采取比常人慢添衣、少添衣的方法,循序渐进,至冬天气候变冷时尚可保持常人深秋时的穿衣水平。室内温度也不能升得太高,以免造成室内外的温差过大。洗冷水澡或用冷水按摩肌肤,从夏天开始就一直不能间断,只要天天坚持,不因人为因素停顿,即使寒冬腊月也不必担心机体适应不了的问题。没有条件作全身洗浴的,可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洗头。空气浴是最简单不过的形式了,寒冷的清晨坚持到户外走一走,呼吸并接受冷空气对身体的沐浴。不要将身体遮盖得太严,使它失去沐浴的机会。年老或活动不便的,可打开窗口,站在窗前作深呼吸运动,这也有一定效果。各种形式的运动,如跑步、跳绳、登山和适宜的体力劳动也都是有效的好形式,关键是能否坚持的问题。究竟采取哪种形式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选定。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量力而行地动起来,寒冷都会却步的,活动量越大,它离你的机体就越远。

寒冷疗法,其实也是一种运动形式,我国历史上就有,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近几年比较风行。它有消炎、消肿、止痛、破坏病变组织的作用,对关节炎、失眠、神经性皮炎、女阴白斑和一些皮肤癌肿有治疗效果。用冷冻的方法对一些器官和标本进行长时间的保存,是寒冷对医学的重要贡献,有利于医学科研的发展和进步。有趣的是,寒冷还能像阳光一样被作为能源使用,对一些生物进行低温干燥、低温浓缩、低温养殖、低温貯运等,并显示出了成色好、有效成分破坏程度小、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除阳光之外最有前途的新能源之一。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锻炼  体温  耐寒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经常练下蹲 心脏功能好        下一篇:春来健身动起来

>> 返回运动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