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诊断 --> 中医闻诊 -->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呕吐物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呕吐物

呕吐物来自于胃,是胃气上逆所致。正常生理情况下胃以通降为顺,只有胃气下降,饮食物才得以运行。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便产生了呕吐物。

呕吐物来自于胃,是胃气上逆所致。正常生理情况下胃以通降为顺,只有胃气下降,饮食物才得以运行。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便产生了呕吐物。因此,呕吐物可反映胃气降浊方面的异常。临床由于致病因素的不同,呕吐物的气味也不一样,我们可根据呕吐物的气味,来进一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

①腥味

【闻诊】呕吐物清稀而其味腥无臭。

【临床意义】此为胃寒所致,其中又有虚实之分。实寒多为外感风寒或暴食生冷,寒邪客于胃肠,厥逆上出而致呕吐,呕吐可先出清水,继则为所食食物,必兼外感表证,或胃脘剧痛之实证。正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所说的太阳病必恶寒、体痛、呕逆,即是指上焦气壅而表实的呕吐。《丹溪心法·呕吐》说:“有寒气郁于胃口者。”亦是指客寒犯胃之呕吐。《景岳全书·杂病谟·呕吐》认为凡病呕吐者,多以寒气犯胃,故胃寒者十居八九,内热者十止一二,而外感之呕尤多寒邪;并认为其证有三,一是饮食寒凉或性寒之物,一是阴寒之气或水土寒湿犯胃,一是风寒外感,或伤寒或痎疟,邪在少阳、阳明。虚寒多为胃阳不足,难以腐熟水谷,饮食清浊不分,以致胃失和降,上逆而呕吐。此是脾胃虚寒或脾胃阳虚所致。

【治法】实寒者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方用蓿香正气散加减;虚寒者宜健脾温阳,降逆止呕或健脾温肾,降逆止呕,方用附子理中丸或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②酸臭味

【闻诊】呕吐物稠浊,其气酸臭。

【临床意义】此为胃热所致。多由热盛而蒸腐水谷,加之火性炎上,以致胃气上逆而吐物浊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景岳全书·杂病谟·呕吐》认为既是中焦有火邪,必兼火证,吐势必涌猛,其形气声色必壮;有火微者、火甚者,有暑热犯胃者。《杂病源流犀烛·呕吐哕源流》又说:“有食已暴吐,脉浮而洪者,此上焦火逆也,有下闭上呕者,亦因火在上焦;有由下焦实热,二便闭,气逆呕吐者,名曰走哺;……有由肝火出胃者;有由胃本经火盛者;……有由大病后,胃热虚烦而呕者……”

【治法】宜清热止呕,方用石膏竹茹汤加减。

③酸腐味

【闻诊】呕吐物酸腐浊秽,同时夹杂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宿食)。

【临床意义】此多为食滞胃脘所致。常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以致宿食不化。久则腐败,故吐物酸腐而有完谷。如《杂病源流犀烛·呕吐吵源流》指出,宿食滞于胃脘,常致吐酸;若食己心下痛,隐隐不可忍,吐出食物痛方止,病名为“食痹”。无论寒邪客胃,或肝胜于脾,或风痰扰于脾胃间,凡吐食者,俱为“食痹” 。

【治法】宜消食导滞佐以降逆止呕,方用保和丸加减。

④腥臭味

【闻诊】呕吐物腥臭,或夹有脓血。

【临床意义】此多为胃痈所致。《医学入门》说:“胃脘痛因饮食七情火郁,复被外感寒气所隔,使热浊之气填塞胃脘。”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胃拥吐脓血,由饮食之毒、七情之火,热聚胃口成痈。

【治法】早期宜通腑泄热,行瘀散结,方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脓成则宜行瘀排脓,方用赤小豆薏苡仁汤加减。排脓后则宜补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⑤粪便味

【闻诊】呕吐物有粪便味。

【临床意义】呕吐物带有粪便味则提示可能为幽门梗阻、腹膜炎或为肠梗阻所致。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

总之,湿热或热邪致病,其呕吐物多混浊而有臭秽难闻的气味,寒邪或寒湿致病,其呕吐物多清稀而无特殊的气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闻诊  嗅气味  呕吐物  腥味  酸臭味  酸腐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闻诊之嗅气味—月经        下一篇:中医闻诊之嗅气味—涕

>> 返回中医闻诊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