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流派 --> “丹溪学派”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容

“丹溪学派”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容

朱丹溪把理学和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中医药史上一位有名的儒医。难能可贵的是,朱丹溪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理学和医术传授于人,带出了很多弟子,培养出了很多医学名家。

“丹溪学派”作为一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七百多年,有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容。

一、书香门第的家学文化

朱丹溪的家庭在当地算是书香门第。据赤岸朱氏丹溪宗谱记载,朱丹溪祖籍山东曲阜,远祖朱云,朱云的后代朱汎到南方做官,举家迁徙南方定居于义乌县双林乡蜀山里蒲墟村。南北朝的时候,因村里朱家嫁女,彩礼映红溪水两岸,村人以此自豪,于是改蒲墟为赤岸。朱氏家族英才辈出,成为当地望族。到了宋代,朱良祐又大力弘扬经学,学名卓著,使朱氏家族在当地的影响越来越大。朱良祐的孙子朱杞生有 9 个儿子,其中 7 个考中进士,在义乌有“九子七登科”之美誉。

朱丹溪的祖父朱环,是朱良祐的四世孙,从小以孝闻名,聪明颖悟,好学不倦,曾中乡贡进士。父亲朱元继承朱氏家族的好学之风,且又机警异常,也是朱氏家族的佼佼者。朱丹溪的外家戚氏也是浙东著名大族,以儒学出名。

由于深厚的家学渊源和浓郁的学习氛围,所以朱丹溪出生后,父母对他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很小就教他读书识字。丹溪天资聪敏,领悟性强,年纪稍大一些,就被送入学堂,学习诗赋音律。在朱丹溪 15 岁时,父亲朱元因战乱忧患成病,久治不愈去世,家里只剩下年事已高的祖父朱环、母亲戚氏、未成年的朱丹溪和两个弟弟,生活非常艰辛。《宋文宪公全集·元故朱夫人戚氏墓铭》记载:戚氏“丧其夫,三子皆幼。时宋亡为元,盗起旁县,焚庐舍剽劫,家单甚。夫人艰勤悲悴,事舅姑无怠容,遇诸子有恩而严。少子尝戏取人一鸡卵,夫人怒甚,曰:是乃所当取耶!笞而责还之。……观丹溪可知夫人贤,观夫人其子之贤益可征。”由于出身儒学世家,朱丹溪的母亲深知学习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朱丹溪虽然早年丧父,但由于有母亲的勤劳操劳,他的学业始终没有中断。严格的家族教育培养了朱丹溪坚强的性格和勤奋好学。后跟许谦学习时,更是每天夜以继日地学习,不敢丝毫放松,多年坚持不懈地学习为以后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

青年时期的朱丹溪,骨子里既继承了祖辈和外氏家族成员的聪明睿智和好学之风,又继承了勤劳坚韧、诚朴宽厚的品德和不畏强权、坚强不屈的性格,所以,刚直不阿、行侠仗义成了青年朱丹溪性格中的主要特点。由于朱丹溪勇于为民请命,在百姓中有很高的威信。地方上的官员也对他另眼相看,在当地留下不少佳话。直到朱丹溪 30 岁以后,他听说金华有名的理学大师许谦在东阳县的八华山讲学,于是也萌生了奔赴八华山师从许谦学习的思想。当他聆听了许谦关于“丈夫所学,不务闻道,而唯侠是尚,不亦惑乎?”“天命人心之秘,内圣外王之微”等方面内容的讲解之后,深有感悟,从此他一改年轻气盛的作风,专心致志地精研理学典籍,更注重内心修养,以许谦的话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昼夜苦读,废寝忘食,读后又认真思索,领会其深刻含义,修己治人。

二、由理及医的哲学文化

许谦,元朝著名学者,字益之,祖先为陕西人,后徙居浙江婺州金华县,定居金华,以学传家。学者称白云先生。许谦及其上三代宗师何基、王柏、金履祥,在金华地区递相授受朱熹理学,是金华理学的主要传人,史称“金华四先生”。许谦读书面广,又善于钻研,长于思考,读书之后,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光是精通理学,著述丰富,除理学著作外,还著有《自省编》,在天文、地理、制度、刑法、音韵、术数等方面,也是无不贯通,甚至对于佛、道典籍也是洞其底蕴、探其幽微,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许谦虽学识广博,名声远播,但却淡泊名利,多次谢绝地方官员的荐举。后来为了避开尘世的喧嚣,隐居于东阳县的八华山中授徒讲学。许谦曾教导学生说:学习要以圣人的思想言行为标准,但必须是先明白圣人的思想,才能学习圣人的行事。许谦继承了朱熹以“理”为宇宙本体的思想,又吸收了陆九渊“理具于心,以心为本”的思想,提出“心具天理”的观点;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思想,又提出“心”在“格物致知”中的作用,将“格物”与“格心”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朱丹溪觉得自己心胸洞开,融会贯通,连身体都有所增长。毫无疑问,强大的理学思维模式奠定了朱丹溪的逻辑思维模式,思维缜密,不容易受外界影响,也是一个医者必有的人格魅力。

罗知悌,字子敬,号太无,浙江钱塘人,自幼研习医学,曾得到过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徒弟荆山浮屠的真传,且品德高尚、医术高超。回到杭州以后,性格孤僻倨傲的他除了看病,闭门谢客,潜心研究医学,将北方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人的医学思想及实践传至江南,在南北医学的交会融合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44 岁的朱丹溪通过别人的指点,找到罗知悌居住的地方,经过三个月努力感动了罗知悌,正式收朱丹溪为自己的入门弟子,尽授其学。

有一次一个二十多岁的四川僧人来求罗知悌治病,面色萎黄,形容消瘦,全身倦怠无力。他说他离开家乡时母亲尚在,最近突然非常思念母亲,归心似箭,但却因囊中羞涩,不能动身,整天痛哭流泣,不久就成了这个样子。问清楚病情以后,罗知悌每天命人将牛肉等煮烂给他吃,并安慰劝解说回家的路费我负责。过了半个月用桃仁承气汤治疗,一日三次,当晚病人即开始排泄,一晚上接连排泄了几次,直至肚内排泄干净为止。到了第二天,不再给他吃肉,只给他素菜和稀饭吃。这样又过了半月,僧人的身体完全恢复了。

事后朱丹溪就此事请教老师,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既然是忧思所致,为什么不直接用承气汤使之排泄?罗知悌说道:病人来时身体已经十分虚弱,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用攻击之法,就会使之元气大伤,小病酿成大病,大病成不治之症。所以必须使他心情舒畅,身体壮实,再以承气汤治疗。这样的病例使朱丹溪受到极大启迪,以后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尤其注意先保护病人的元气。

三、不为良相为良医文化

朱丹溪的母亲戚氏,自从嫁到朱家,虽然饱经忧患,艰苦备尝,但身体却一直硬朗康健,没有什么疾病。但在 51 岁的时候,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接下来就是手足关节疼痛异常,行动不便,痛苦的呻吟之声,使人不忍耳闻。朱丹溪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什么效果。朱丹溪作为长子,侍奉病中的母亲自然是尽心尽力,但却无法解除母亲的痛苦。看着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他的内心既痛苦又自责。朱丹溪一边继续侍奉母亲,一边开始了对著名的医学著作《素问》的研读,为了能治好母亲的疾病,朱丹溪毫不懈怠,反复诵读,精心揣摩,从祖朱叔麒也不时对之进行指点,很快朱丹溪就对医学基础方面的东西基本掌握了。在治疗过程中,他一直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任何一个微小的异常都不放过,方剂换了一贴又一帖,每次都有一定的进展。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细心观察、精心照料和反复治疗之后,母亲的病情痊愈了,直到 30 年后去世。朱丹溪在钻研医学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朱丹溪 36 岁开始师从许谦,许谦患病已有多年,开始是因饮食不适,形成积食痰郁,感觉心痛,经医生多次诊治,都认为是寒气所致,前后治疗了多年,服药不计其数,都是吃药时稍微见效,药一停又犯。反反复复,一直没有彻底痊愈,以至于发展到“坐则不能起,扶起亦不能行,两胯骨不能开合。若脾疼作时,则两胯骨痛处似觉稍轻;若饮食甘美脾疼不作,则胯骨重疼増”[5],面对许谦如此严重的病情,朱丹溪日夜钻研医学典籍,对照许谦的病史、病情,经过反复的分析,他认为许谦的病最初起因是积食所致。认准了病情,在作好了周密的准备之后,朱丹溪着手用“倒仓法”治疗老师的疾病。朱丹溪的“倒仓法”在许谦身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许谦的身体很快就恢复得和和正常人一样。第二年还生了一个儿子,直到 14 年后寿终正寝。

戚氏是朱丹溪姑姑朱寿的女儿,从小知书达礼,温柔贤惠,深得朱氏家族的敬爱。她和朱丹溪感情深厚,生有 2 子 4 女,妻子的病情和母亲、老师的都不一样,气喘不止,胸部憋闷,严重时至于不能躺下。气喘发作时脸色铁青,眼球突出,痛苦之状,难于言表。朱丹溪把给母亲和老师的方法都用在妻子身上,但仍然没有结果,最后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在痛苦中离去。

妻子的去世,带给朱丹溪的除了无尽的悲痛之外,还有更多的悔恨和自责。他后悔自己学医的时间太短,自责自己医术太浅,无法把妻子从死神的手中抢救回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医术,避免更多的人像妻子那样在痛苦中失去生命,朱丹溪决定趁着母亲身体健康之时离开家乡,外出寻访名师,以高超的医术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的折磨,从而真正走向了从医之路。

四、人脉环境的社会文化

朱丹溪的人脉环境处于非常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这是丹溪学派诸多成员具有优良素质的原因所在,也为丹溪学派的成长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这个人脉团队中,影响力最大的人就是宋濂。宋濂,字景濂,祖先为金华人,后迁至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从小师从同乡人闻人梦吉学习“五经”,后来又师从吴莱、柳贯、黄溍等浙东大儒学习,学问自然非一般人可比。宋濂在师从这些大师学习儒学的过程中结识了朱丹溪,二人言谈极为投机,竟有相见恨晚之意,以后遂成忘年之交。朱丹溪去世以后,宋濂又为他写了好多文字,尤其是几千字的《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成为今天研究朱丹溪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

胡翰,金华人,字仲申,从小就聪明好学,品德高尚。曾师从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吴师道、浦江吴莱学习古文,然后师从许谦精研理学,是朱丹溪的同门好友。官至衢州府教授。震亨撰《风水问答》成,请胡翰为序。戴良,浦江人,字叔能,曾师从黄溍、柳贯、吴莱等人学习古文,学识渊博,“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戴良和朱丹溪的友谊也是源远流长,戴良的哥哥戴仲积和次子戴思乐、侄子戴思恭、戴思温都是朱丹溪的入室弟子,师从朱丹溪学医,后来都非常有名。朱丹溪死后,戴良为之写了著名的《丹溪翁传》,是今天研究朱丹溪的重要资料。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朱丹溪庞大的人脉体系支撑了朱丹溪为首的丹溪学派,理、医、文融汇贯通,蓬勃发展。

五、代有传承的师门文化

“丹溪学派”能够发展壮大,除了庞大的人脉体系,更有一支忠实的师承队伍。第一就是丹溪后人,其子朱玉汝、侄朱嗣汜俱以医闻名于世。朱文椐为丹溪孙子,玉汝之子。冯彦章,为丹溪孙女婿,玉汝女婿。曾孙朱宗善为玉汝孙子,文椐之子,亦以医著名,曾编成其所试用之验方附于丹溪所著《格致余论》之后。朱氏后人从医者比比皆是,现代也有二十代、二十一代朱氏后人从事传统医学事业,继承丹溪学术流派,发扬丹溪医学文化。

第二是嫡传弟子,如赵道震、赵良本、赵良仁、戴士垚、戴思恭、戴思温、戴思乐、张翼、楼英、王履、徐彦纯、刘叔渊、虞诚斋、楼厘、贾思诚、程常、王顺等。如《宋文宪公全集·题朱彦修遗墨后》载:士垚有子思恭、思温,父子同师丹溪,均承青睐。故宋濂云:“先生之弟子虽众,得其真切者,惟仲积父子为优。仲积不幸早世;原礼以其学行于浙河之西,从之者日益多,由是先生之道沾被滋广。”

第三是再传弟子有赵友亨、赵友同、李肃、夏建中、朱文椐、袁宝、王彦昭、楼宗起、王宾、王观、刘毓等,不一一介绍。

另外就是私淑弟子,私淑丹溪之学者遍布全国各地,有的私淑丹溪之学,编纂修订丹溪著作而取得成就,影响深远,如程充、杨楚玉、卢和等,

代表作有《丹溪心法》(校订)。有的私淑丹溪之学,发扬光大丹溪学说并参以己见,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从而取得成就,如虞抟、王纶、汪机等,代表作有《明医杂著》《本草集要》《医论问答》等。

综上所述,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深厚的朱丹溪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又结交了大量致力于理学和医学的有志之士,经常谈经论道,探讨理学、医学的真谛,而朱丹溪又把理学和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中医药史上一位有名的儒医。难能可贵的是,朱丹溪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理学和医术传授于人,带出了很多弟子,培养出了很多医学名家。这些人著书立说,形成独特而浓郁的医学文化氛围,在中国医学史上赫赫有名,人称“丹溪学派”,经过他们的努力,使丹溪学说有所提高和发展,并对明清时代的其他医学流派产生较大影响,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丹溪学派  中医学术流派  丹溪学说  朱丹溪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湖南安化刘氏医学流派源流及特色        下一篇:少林伤科的源流与诊治、方药特色

>> 返回中医流派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