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内科 --> 肺系病证 --> 哮病 --> 哮喘食疗

哮喘食疗

哮喘是指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包括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及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引起的哮喘。

哮喘是指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包括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及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引起的哮喘。

本病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痰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劳倦

等诱发,使痰壅肺气所致。如反复久发,可致肺、脾、肾渐虚,在平时表现为正虚的情况。本病发作期主要有寒哮和热哮两种证候;缓解期有肺虚、脾虚和肾虚的不同,但以肾虚为主。

本病食疗,重在平时缀解期,这对于增强体质,减少复发,控制其发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急性发作期,轻者可单用食疗,重者需配合药物治疗,以迅速缓解病情。

〔一般饮食〕

(1)宜清淡饮食,以利病情恢复。

(2)不宜油腻及海腥发物,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3)不宜过咸,过甜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在哮喘恢复期,饮食过咸易致疾病复发。

〔辨证施食〕

一、发作期

1、寒哮(冷哮)

〔主要表现〕呼吸急促困难,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痰清稀而有泡沫,面色晦滞带青,形寒怕冷,天冷或感寒易发,或兼恶寒发热,舌苔白滑,脉象弦紧。

〔食疔原则〕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食疗食物〕干姜薤白椒目刀豆、豚卵、胡桃肉、杏仁陈皮、萝卜等。

〔食疗食谱〕

(1)干姜杏仁粥。干姜研末,杏仁,梗米,煮粥。用于寒哮喘咳哮鸣。

(2)豚卵汤。豚卵,煮汤。用于寒哮,支气管哮喘。

〔饮食宜忌〕

(1宜温热饮食,以利温肺散寒。

(2)不宜生冷瓜果及寒凉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热哮

〔主要表现〕喘息气粗,喉中痰鸣,咯痰粘稠,胸闷烦躁,面赤口渴,身热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食疔原则〕清肺泄热,化痰平喘。

〔食疗食物〕地龙、柿子、海蜇、冬瓜、豆腐、甘蔗、萝卜,杏仁等。

〔食疔食谱〕

(1)地龙汤。地龙煮汤。用于热哮喘息哮鸣。

(2)豆腐萝卜汤。豆腐,萝卜,煮汤。用于咸哮,痰火吼喘。

〔饮食宜忌〕

(1)宜清淡饮食,以利疾病恢复。

(2)不宜辛辣类食物及饮酒,以免加重病情。

二、缓解期

缓解期根据肺虚、脾虚及肾虚的不同,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培补正气,其中尤以补肾为重要。因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肾气充盛,则根本得固。

1、肺虚

〔主要表现〕易汗怕风,易患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哮喘,伴有喷嚏,鼻塞流涕,气短声低,面色?白,舌苔淡白,脉象虚细。

〔食疗原则〕补肺固卫。

〔食疗食物〕人参冬虫夏草、猪肺、山药大枣、糯米、银杏等。

〔食疗食谱〕

(1)人参粥。人参研末,糯米,煮粥。用于肺虚自汗,易发哮喘。

(2)银杏粥。银杏,梗米,白糖,煮粥。用于肺虚咳喘。

〔饮食宜忌〕

(1)宜温补饮食,以利补肺固卫。

(2)不宜辛散、生冷及寒凉类食物,以免伤损肺气。

2、脾虚

〔主要表现〕食少敏呆,胸胺癌柯,体倦无力,进食油腻则腹得,易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喘,褒多质糖,苦质淡,苔白脉细弱。

〔食疔原则〕徤脾化痰。

〔食疗食物〕山药、茯苓、扁豆、陈皮、大枣、莲子、鹌鹑、鲫鱼、猪肚等。

〔食疗食谱〕

(1)山药鵪鹤汤。山药,鹌鹑,煮汤。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

(2)大枣粥。大枣,粳米,煮粥。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

〔饮食宜忌〕

(1)宜温符饮食,以顾护脾胃。

(2)不宜油腻及寒凉类食物,以免伤损脾胃。

3、肾虚

〔主要表现〕动则气喘,吸气无力,腰膝酸软,头昏耳鸣,易因劳累而诱发哮喘,舌淡胖嫩,脉象沉细。

〔食疗原则〕补肾摄纳。

〔食疗食物)胡桃仁、猪肾、冬虫夏草、栗子、刀豆、山药、海参等。

〔食疗食谱〕

(1)人参胡桃汤。人参,胡桃仁,煮汤。用于老年人久虚咳喘,妇女产后虚喘。

(2)虫草炖鸡。冬虫夏草,鸡肉,炖食。用于肾虚耳鸣,腰膝酸软。

〔饮食宜忌〕

(1)宜温补饮食,以利补肾摄纳。

(2)不宜生冷及寒滑类食品,以免伤损贤气。

〔单方验方〕

(1)冬瓜生姜汤。冬瓜,生姜,煮汤。用于痰吼,气喘。

(2)醋蛋。鸡蛋连壳入米醋中侵泡48小时,蛋壳软化后搅匀服。用于哮喘。

(3)无花果汁。无花果捣汁饮。用于喘病。

(4)紫河车馄饨。紫河车作馄饨食。用于平时固本。

(5)山药甘蔗汁。山药捣烂,甘蔗汁,和匀热饮。用于痰气喘息。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哮喘食疗  哮喘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虚哮型哮病        下一篇:

>> 返回哮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