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内科 --> 外感热病 --> 秋燥 --> 燥伤肝肾型秋燥

燥伤肝肾型秋燥

燥伤肝肾型秋燥的证候表现是:昼凉夜热,或干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者。

病因病机:燥久伤及肝肾之阴,上盛下虚。

证候表现:昼凉夜热,或干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者。

处方:三甲复脉汤主之,定风珠亦主之,专翕大生膏亦主之。

治则治法:肾主五液而恶燥,或由外感邪气,久羁而伤及肾阴,或不由外感而内伤致燥,均以培养津液为主。肝木全赖肾水滋养,肾水枯竭,肝断不能独治,所谓乙癸同源,故肝肾并称也。

处方:三方由浅入深,定风浓于复脉,皆用汤,从急治。专翕取乾坤之静,多用血肉之品,熬膏为丸,从缓治。盖下焦深远,草木无情,故用有情缓治。再暴虚易复者,则用二汤;久虚难复者,则用专翕。专翕之妙,以下焦丧失皆腥臭脂膏,即以腥臭脂膏补之,较之丹溪之知柏地黄,云治雷龙之火而安肾燥,明眼自能辨之。盖凡甘能补,凡苦能泻,独不知苦先入心,其化以燥乎!再雷龙不能以刚药直折也,肾水足则静,自能安其专翕之性;肾水亏则动而躁,因燥而躁也。善安雷龙者,莫如专翕,观者察之。

处方:三甲复脉汤、定风珠(并见前)。

处方:专翕大生膏(酸甘咸法)人参(二斤,无力者以制洋参代之)茯苓(二斤)龟板(一斤,另熬胶)乌骨鸡(一对)鳖甲(一斤,另熬胶)牡蛎(一斤)鲍鱼(二斤)海参(二斤)白芍(二斤)五味子(半斤)萸肉(半斤)羊腰子(八对)猪脊髓(一斤)鸡子黄(二十圆)阿胶(二斤)莲子(二斤)芡实(三斤)熟地黄(三斤)沙苑蒺藜(一斤)白蜜(一斤)枸杞子(一斤,炒黑)上药分四铜锅,(忌铁器,搅用铜勺。)以有情归有情者二,无情归无情者二,文火细炼三昼夜,去渣,再熬六昼夜,陆续合为一锅,煎炼成膏,末下三胶,合蜜和匀,以方中有粉无汁之茯苓、白芍、莲子、芡实为细末,合膏为丸。每服二钱,渐加至三钱,日三服,约一日一两,期年为度。每殒胎必三月,肝虚而热者,加天冬一斤,桑寄生一斤,同熬膏,再加鹿茸二十四两为末。(本方以阴生于八,成于七,故用三七二十一之奇方,守阴也。加方用阳生于七,成于八,三八二十四之偶方,以生胎之阳也。古法通方多用偶,守法多用奇,阴阳互也。)征按:此集始于银翘散之清芬,终于专翕膏之浊臭,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后之览者,亦可以悟三焦大意矣。

出处: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卷)·秋燥(篇)

原文:秋燥七十八、燥久伤及肝肾之阴,上盛下虚,昼凉夜热,或干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者,三甲复脉汤主之,定风珠亦主之,专翕大生膏亦主之。批:此方不专治前证也,凡上实下虚,肾液不足,及妇人血海枯干,八脉伤损等证,胥可以此治之,其用宏矣。肾主五液而恶燥,或由外感邪气,久羁而伤及肾阴,或不由外感而内伤致燥,均以培养津液为主。肝木全赖肾水滋养,肾水枯竭,肝断不能独治,所谓乙癸同源,故肝肾并称也。三方由浅入深,定风浓于复脉,皆用汤,从急治。专翕取乾坤之静,多用血肉之品,熬膏为丸,从缓治。盖下焦深远,草木无情,故用有情缓治。再暴虚易复者,则用二汤;久虚难复者,则用专翕。专翕之妙,以下焦丧失皆腥臭脂膏,即以腥臭脂膏补之,较之丹溪之知柏地黄,云治雷龙之火而安肾燥,明眼自能辨之。盖凡甘能补,凡苦能泻,独不知苦先入心,其化以燥乎!再雷龙不能以刚药直折也,肾水足则静,自能安其专翕之性;肾水亏则动而躁,因燥而躁也。善安雷龙者,莫如专翕,观者察之。三甲复脉汤、定风珠(并见前)专翕大生膏(酸甘咸法)人参(二斤,无力者以制洋参代之)茯苓(二斤)龟板(一斤,另熬胶)乌骨鸡(一对)鳖甲(一斤,另熬胶)牡蛎(一斤)鲍鱼(二斤)海参(二斤)白芍(二斤)五味子(半斤)萸肉(半斤)羊腰子(八对)猪脊髓(一斤)鸡子黄(二十圆)阿胶(二斤)莲子(二斤)芡实(三斤)熟地黄(三斤)沙苑蒺藜(一斤)白蜜(一斤)枸杞子(一斤,炒黑)上药分四铜锅,(忌铁器,搅用铜勺。)以有情归有情者二,无情归无情者二,文火细炼三昼夜,去渣,再熬六昼夜,陆续合为一锅,煎炼成膏,末下三胶,合蜜和匀,以方中有粉无汁之茯苓、白芍、莲子、芡实为细末,合膏为丸。每服二钱,渐加至三钱,日三服,约一日一两,期年为度。每殒胎必三月,肝虚而热者,加天冬一斤,桑寄生一斤,同熬膏,再加鹿茸二十四两为末。(本方以阴生于八,成于七,故用三七二十一之奇方,守阴也。加方用阳生于七,成于八,三八二十四之偶方,以生胎之阳也。古法通方多用偶,守法多用奇,阴阳互也。)征按:此集始于银翘散之清芬,终于专翕膏之浊臭,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后之览者,亦可以悟三焦大意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燥伤肝肾型秋燥  秋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热入血分型秋燥        下一篇:

>> 返回秋燥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