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点穴治疗瘿气
1.病因
瘿气,俗话叫大脖子。多因郁怒,忧思过度,以致气血郁滞于颈部。
2.症状
脖子肿,不红不痛,伴有胸闷,气促,心跳,或觉咽东西不舒服。
3.辨证施治
郁怒,则伤肝;忧思,则伤脾。肝气横逆,脾气不升,影响胃气不降。因在胃经循行范围的脖项部位气血郁滞。对此治疗,除以疏通手、足阳明经之外,并宜舒肝、理气、安神,及配以脖项局部的穴位。
配穴与手法:
内关穴(补)、合谷穴(泻)、列缺穴(补)、照海穴(补)、太冲穴(泻)、足三里穴(补)、气舍穴(泻)、天突穴(泻)、膻中穴(补)、巨阙穴(补)、中脘穴(泻)、关元穴(补)、肺俞穴(补)、心俞穴(补)、肝俞穴(补)。按配穴次序点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并应在脖项肿胀周围,给予振颤法。
轻重、快慢及平揉圆圈大小度:均宜用中度。
方义解释:上列配穴,取合谷穴,以泻手阳明大肠经之热;补足三里穴,泻中脘穴,引胃气下降。泻太冲穴,补肝俞穴,舒肝解郁。补肺俞、膻中、列缺等穴,以理气。补巨阙、心俞、关元、内关等穴,则起安神之效。局部泻气舍、天突穴,并给予振颤法,以解气血结滞。
验案例证
(1)马XX,女,38岁。住西安市芦进士巷34号。1959年5月26日初诊。
主诉:病由1958年发生,心跳,惊恐,失眠,并且逐渐加重。先后经过几个医院检査,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窦性心动过速。曾服中西药物无效。
症状:头脑疼,心慌,失眠。
处理:补太渊穴,泻合谷穴,补心俞、膈俞、肝俞、胆俞、巨阙、膻中、关元、太冲、丘墟等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本症,起初每日点穴1次。1月后,一周内点穴3次,病情逐渐好转。停止治疗一周以上,又感心慌。因而,断断续续地治疗半年以上而痊愈。
(2)梁XX,女,16岁。住西安市师范学校。1961年10月27日初诊。
主诉:甲状腺肿大已两个月,咽物困难。先后经本市几个医院中西医治疗多次,见点效。确诊为甲状腺肿大。
处理:取合谷(泻)、列缺(补)、足三里(补)、照海(泻)、风池(补)、气舍(泻)、天突(泻)等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复诊(30日):脖子肿胀略消,自觉咽物轻快。
处理:同前。
本病,连续点穴治疗五次而痊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点穴治疗瘿气 瘿气 中医点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点穴治疗注射引起的局部肿胀 下一篇:中医点穴治疗风湿腰痛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