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膏药 --> 百病膏药 --> 健忘膏滋疗法

健忘膏滋疗法

膏滋系将食物或药物加水煮煎,滤出汁液进行浓缩,加入糖或蜜熬炼成稠厚的膏药。因这类药膏大多数具有滋补性能,故称为膏滋。

膏滋系将食物或药物加水煮煎,滤出汁液进行浓缩,加入糖或蜜熬炼成稠厚的膏药。因这类药膏大多数具有滋补性能,故称为膏滋。膏滋疗法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膏滋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疗法。

膏滋疗法以滋补、保健、强身、抗衰、延年益寿为特点,其所用药物或食物及其赋型剂糖、蜂蜜多具补益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剂型角度而论,膏滋取汁浓缩,集中了药物之精华,量少而质纯,易于消化吸收。膏滋疗法使用简单、方便,不须每天煎药,且甘甜悦口,便于长期应用。年高体弱者服之则可抵抗旱衰,增强记忆,健体强身,延年益寿。

药料处理:将处方规定的药料洗净,切片或切断,或捣碎为末,或梓取果汁。

浸泡:将药物装入容器内,加入清水,一般以浸没全部药物并高出15mm左右为宜,同时把浮在水上的药物,用筷子搅动几下,过半小时后,药物即吸水膨胀。若水被药物吸尽,可再加些水。浸渍时间约12小时左右。

煎煮:先以小火加热,待药料充分膨胀,即加大火力煮沸,然后降低火力,保持微沸。根据不同的药料性质,煎煮时间也应不同,解表药、理气药等含有挥发成分,煎熬时间可短些;补益药中含水溶性成分多,时间宜长。一般煮1~3小时,过滤取汁,残渣继续加清水再煎,第二次加水量一般淹没药料即可,如法煎煮3~4次,煮至药料已透、无硬心,煎液气味淡薄为度,取出煎汁。将药渣加以压榨,榨出液于纱布过滤。然后合并数次煎汁于压榨液,静置沉淀,反复过滤,尽量减少滤液中的杂质。

浓缩:将上述煎液置锅内,先以武火加热煮沸,随时捞去表面浮沫,待汁转浓时,改用文火徐徐蒸发,使其浓缩,同时不断搅动,以防止焦化,直至炼成稠膏。取少许滴于能吸水的纸上检验,以不渗纸为度。

收膏:将砂糖或蜂蜜置热锅内融化过滤炼制后,将清膏倒入,搅和均匀,小火煎熬,浓缩成膏。

1.冲服:取适量药膏,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入,搅匀,使之溶化后服下。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将温热的黄酒冲人服用。

2.调服:把药膏加黄酒或汤药隔水炖化,调匀后服用。

3.噙化:又称含化。即将药膏含在口中溶化,以发挥药效。

此外,滋腻补益药膏宜空腹服。病在下焦,欲使药力速大者,宜饭前1小时服用;病在上焦,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镇静安神的药膏则宜在睡前1小时服用。

肝肾亏损型键忘:症见头昏耳鸣,怔忡健忘,腰脚软弱,肢体不温。

增智膏

【组成】龙眼肉30g、远志30g、益智仁30g。

【制法】共置碗内,每日于饭锅上蒸之,蒸至多次。每以开水冲服1匙。

【用法】每以开水冲服1匙。

桂圆

【组成】龙眼肉500g。

【制法】与白糖等量和匀,隔水炖至成膏状。

【用法】每服1匙,早晚各1次。

心脾两虚型键忘:症见遇事善忘,精神倦怠,四肢无力,心悸少寐,纳呆气短。

当归养血膏

【组成】当归身500g、阿胶250g。

【制法】当归加水煎汁,阿胶用黄酒浸一宿,滤去黄酒。在当归汁内加入阿胶,用小火煎熬,和匀。

【用法】每服2匙,每日2次。

果脯膏

【组成】白梨1000g、白萝卜1000g、生姜200g、当归200g、蜂蜜250g。

【制法】将白梨洗净去核;当归加水700mL,文火煮50分钟,去渣;将梨、萝卜、姜用干净纱布包上,绞取汁液,放入锅中,与当归液混合。在用文火煎熬至膏状,加入蜂蜜搅匀,继续加热至沸。待冷,装瓶中备用。

【用法】每次2~3匙,用沸开水冲化服,每日1~2次。

注意

1.服膏剂量要根据病情或个体差异及药物的性能来决定。一般药性平和的,服用最可大些;药性剧烈的、用量宜小些。病情不轻者用最宜轻;病情重者,用量可大。年轻人用植可大,年老者宜小。妇女妊娠期间应注意避免服用某些具有滑胎、坠胎性质的膏滋,以免导致流产。

2.因为膏滋大多应用时间较长,应注意保存。熬炼成的膏滋,必须等膏滋完全冷却后,方可装瓶备用。容器要洗净,密闭要严,有条件时可冷藏,或加入防腐剂。用以取膏滋的汤匙,要用开水烫洗,揩干,不能沾水,以防止膏滋霉变。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健忘  膏滋疗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咳嗽膏滋疗法        下一篇:糖尿病膏药疗法

>> 返回百病膏药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