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眼科 --> 瞳神疾病 --> 青风内障 --> 青风内障的辨证论治

青风内障的辨证论治

青风内障是指起病无明显不适,逐渐眼珠变硬,瞳色微混如青山笼淡蛆之状,视野缩窄,终至失明的眼病。由于本病进展缓慢,一般病状不明显,故早期常被忽视,待到晚期就诊,视力已难挽回,终于失明。

一、内治

1、气郁化火

主证:情志不舒,头目胀痛,胸胁满闷,食少神疲,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

证候分析:肝喜条达,情志不舒者,肝气失于条达,气郁则容易化火,气火上逆,故头目胀痛,心烦口苦。胁为肝脉之所过,气阻脉络,则胁胀不适。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故胸闷食少,神疲乏力。舌红苔黄,脉细乃肝有余脾不足所致。

治法:清热疏肝。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原方意在清热疏肝,若用于肝郁而阴血亏虚较甚者,可加熟地、女贞子桑椹子以助归、芍滋阴养血。若用于肝郁而化火生风者,可去薄荷生姜,选加夏枯草菊花钩藤山羊角赤芍地龙等以增清肝熄风、通络行滞之力。

2、痰火升扰

主证:头眩目痛,心烦而悸,食少痰多,胸闷恶心,口苦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滑或滑数。

证候分析:痰火升扰,流窜经络,上蒙清窍,则头眩目痛。痰火内扰,心神不安,胃失和降,故心烦而悸,食少痰多,胸闷恶心,且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祛痰,和胃降逆。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方中以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二陈汤)为燥湿祛痰、理气和胃的基础;用竹茹枳实入胆、胃清热,降逆和胃;用黄连清热燥湿,除烦止呕。诸药共奏清热祛痰,和胃降逆之效。

3、阴虚风动

主证:劳倦后眼症加重,头眩眼胀,瞳神略有散大,视物昏朦,或观灯火有虹晕,失眠耳鸣,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劳倦太过,阴血亏虚,水不涵木,肝风上旋,以致头眩耳鸣,眼珠胀痛,瞳神微散。阴虚血少,瞳神失养则视物昏朦。观灯火有虹晕,夜卧失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等皆由阴虚血少,水不制火所致。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药:阿胶鸡子黄汤加减。原方重在滋阴养血,柔肝熄风。虚火尚旺者,方中酌加知母黄柏地骨皮、丹皮、赤芍之类降虚火,化瘀消滞。

4、肝肾两亏

主证:病久瞳神渐散,中心视力日减,视野明显缩窄,眼珠胀硬,眼底视乳头生理凹陷加深扩大,甚至呈杯状,颜色苍白。全身症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肢冷,精神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病久元气衰惫,肝肾精血亏损,目窍失养,神光衰微,故视力减退。视乳头颜色苍白无血色,中央凹陷如杯状,为失于精血濡养所致。既病之后,脉道阻塞,神水瘀滞,故眼珠胀硬不减。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淡脉细等,尽皆肝肾精血不足的全身症。若还兼有面白肢冷,精神倦怠,夜间多尿,舌淡苔白,脉沉细,则偏肾阳不足。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或肾气丸加减。杞菊地黄丸补益肝肾,用于肝肾精血不足者,若嫌力薄,酌加菟丝子五味子当归白芍川芎等。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滋养肾阴的基础上再加肉桂附子而成,于水中补火,鼓舞肾气,协调阴阳。适用于本证肝肾不足,肾阳偏虚者。若兼气血不足,可于方中酌加党参黄芪、当归、白芍、川芎等。

二、外治

1、滴用抑制房水生成的0.25%~0.5%噻吗心安眼液.每日2次。

2、滴用缩瞳剂1%~2%毛果芸香碱液,每日3—4次,亦可视病情而定。

三、针刺疗法

参见绿风内障。

四、其他疗法

经上述治疗不效,宜结合西医手术治疗。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青风内障辨证论治  青风内障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青风内障的预防        下一篇:青风内障的临床表现

>> 返回青风内障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