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调五脏:上拍百会 中揉腹 下跺脚
传统中医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说,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这说明,运动着的事物总能保持长久生命力。这个比喻用到我们的身体也一样,人体的气机(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总是在“升、降、枢”循环往复,如果这个过程顺畅,五脏六腑就调和安康。其实,想做到这点并不难,学会下面三个动作。
升:上拍百会。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的交点)。百会是人体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属人体诸阳之会。中医讲,阳气主升、主温、主动。拍百会主要通过拍打这一动作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清阳之气上升,激发调动人体内阳气,进而改善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下陷症状,而血随气升还能缓解头晕、头痛等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使人保持神清气爽、精神焕发的状态。具体手法为:用手掌直接拍打头顶,掌心对准百会穴处,以适当力度有震动感而不觉疼痛为宜,每次拍打30~60秒,上午拍打更佳。
枢:中揉腹。腹部居于人体中间位置,肾经、胃经、脾经、肝经均在腹部有循行,靠腹正中线由近及远依次排开,肝胆脾胃大小肠等脏器也都位于腹部。五脏(除心肺)之经络腧穴分布于此,六腑之器藏纳于此,可见腹部是五脏六腑功能集中地,就像人体的十字路口,沟通上下、调节左右。唯有腹部这个交通枢纽畅通不拥堵,才能保证人体整个交通线路四通八达。而揉腹部一是通过接触摩擦刺激部位腧穴、增强所属经络功能,各司其职、各为所用、通调五脏;二是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按照一定方向揉腹可加强六腑通降功能。具体手法为:掌心朝下,两手掌叠放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划圆,未进餐则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划数十次,进餐后顺时针方向数十次即可。
降:下跺脚。脚是人体第二心脏,许多通往全身各处的穴位,大都交汇在足部,如人体十二正经中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相交于足。因此,足虽位置居下,但其以经络与全身各部相联系。而且,足底全息图理论(足底分布有与人体各个器官及部位对应的穴位点)也将足部与整个人体相关联。跺脚的过程就是按摩足底穴位的过程。同时,下跺脚与上拍百会相呼应,一个升清阳,一个降浊阴。跺脚这个向下的瞬时动作因势利导有助于引浊气下行,加速水液代谢及毒素排出。具体方法为:将一只脚抬离地面15~20厘米,用力向下跺,以全脚掌着地,之后换另一只脚,如此左右脚快速交换跺,每天坚持3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老年人适当减小力度、放慢速度;患有下肢骨关节病者不宜做此动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顺应天时养“五脏” “五季”调养不一样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