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根在五脏,五脏强壮才健康
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五脏来完成的,所以说长寿之根在五脏,五脏强壮必然长寿。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日常强壮五脏的方法,坚持日久,必有可喜的效果。
一、养好心,别让心神耗敞
中医认为,心乃“君主之官”,在五脏中的地位犹如君王,总领全局,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并“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
心不藏神,会失眠多梦、神志不安、健忘;心不主血,会面色灰暗、心前区憋闷、心悸、心绞痛。
1、过喜会伤心
中医认为,“过喜会伤心”,在正常情况下,喜乐能够缓和精神紧张,但暴喜过度则会使人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甚至出现失神昏乱的症状。
2、养心的特效穴位
劳宫穴:在掌心处。按揉劳宫穴,可以镇静安神,改善心脏供血,缓解心脏疲劳。
内关穴:从腕横纹向上量3横指,两筋之间即是。按揉内关穴,可以缓解心神紧张、舒缓血管,改善冠状动脉供血。觉得胸闷不适的时候,可以按揉内关穴3分钟。
3、红色食物最养心
中医认为,心与红色相应,红色食物具有补血养心、消除血管淤血的作用,多吃红色食物可以安补心神,通畅血液循环。如:西红柿、枸杞子、红豆、山楂、苹果、猪瘦肉、羊肉等都是很好的养心食物。
4、苦昧食物清心火
五味之中,心与苦味相对应。苦味的食物具有清热、消炎、泻火的功能,适合精神紧张、心火上炎、经常上火的人,比如苦瓜、莲子心、盖菜、苦杏仁等。
二、养好肝,全身气血通畅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成“将军之官”,具有“主气机疏泄”的重要功能。气机升降出入自如,气血才能运行顺畅,脏腑器官的功能才能协调。中医还认为“肝藏血”,是指当人活动时,肝脏所贮藏的血液向外周输布;当休息或睡眠时,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
肝血不足会引起头晕耳鸣,眼睛干涩,视物不清,手足麻木震颤,筋脉痉挛等,还会引发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1、大怒会伤肝
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大怒伤肝”。人大怒的时候,会导致血随肝气一同上逆冲头,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不妨在发火前,做个深呼吸,以平静的心来面对一切吧。
2、养肝的特效穴位
肝俞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横指处。按压肝俞穴,能激活肝主疏泄的功能,调理全身气血,调整内分泌。
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摩三阴交穴5~10分钟,可补益肝肾精血。
3、绿色食物最养肝
肝与绿色相应,绿色食物具有补肝明目的作用,如菠菜、空心菜、芥蓝、苘蒿、青椒、韭菜、青豆、豌豆等,都是很好的养肝食物。
肝对应五味为酸,酸性食物有助于养肝健脾。养肝可以吃些酸味食物,如酸枣、葡萄、橘子等。
三、养好脾,强壮后天之本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中医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脾胃强盛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是养生长寿之本。
中医认为,脾主人体清气的上升,维持内脏位置而不下垂。若脾气不升,可出现头目眩晕、神疲乏力、腹胀、泄泻等,严重者还可致内脏下垂。另外,脾还主持水分气化转输,如果脾运化水液功能减弱,就会导致口中黏腻,甚至形成痰饮、水肿。脾还有“统血”的作用,即维持血液运行于血管内。若脾气虚不能摄血,则出现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
1、思伤脾
《黄帝内经》中有“思伤脾”的记载。思虑过度,容易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缺乏、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2、养脾的特效穴位
胃俞穴:背部中央脊柱第12胸椎棘突下的两侧,左右各旁开1.5寸处。双手拇指揉压左右两侧胃俞穴5~10分钟,可以调理脾胃。
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按摩此穴4—6分钟,具有补益后天元气的作用。
3、黄色食物养脾
中医认为,黄色对应脾脏,所以吃黄色食物能够养脾,如小米粥、胡萝卜、土豆、南瓜等。
脾与甜味食物相应,甜味食物有补益强壮作用,能消除疲劳、解毒生津。但是甜食不能吃得过多,否则容易诱发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甜味食物有桂圆、荔枝、百合、山药、红枣、桃子、甘蔗等。
四、养好肺,呼吸通畅气魄壮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充足则人体气壮。肺还主输布水津,可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1、悲忧易伤肺
中医认为“肺在志为忧”“忧思伤肺”,忧愁可以抑制肺部功能,引发肺部疾病。人应以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放宽心态,不要让肺功能受到抑制。
2、养肺的特效穴位
肺俞穴: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点压肺俞穴10—15分钟,可宣肺理气、止咳平喘、清退虚热。
太渊穴:掌后腕横纹大拇指一侧,动脉的桡侧(靠拇指的一侧)凹陷处就是太渊穴。掐按太渊穴1—3分钟,有强壮肺脏、止咳养肺作用。
3、白色食物养肺
肺与白色相应,白色食物可补肺益气。大多数白色食物如牛奶、大米等都富含蛋白质,经常食用能消除疲劳。其他白色食物如白萝卜、冬瓜、茭白、菜花、土豆、山药、银耳、豆腐、糯米、莲子、梨、鸡肉、鱼肉等,都有益肺作用。
肺在五味对应辛味,辛味食物可以促进肺脏气机发散,促进血液循环,有消除体内气血淤滞的作用。但如果吃太多就会伤肝损目。辛味食物主要有韭菜、佛手、葱、大蒜、生姜、辣椒、胡椒等。
五、养肾就是养命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中所藏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如果肾中精气不足,人必然不得长寿。中医还认为,肾主纳气,主管接纳和利用肺吸进的氧气,具有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
1、惊恐易伤肾
中医认为,恐与肾的关系很密切,太恐惧了就会损伤肾脏。所以,人要注意锻炼和增强勇气,学会以智勇应对危难。
2、养肾的特效穴位
肾俞穴:肾俞穴位于人的腰背部,在与肚脐同一水平线的脊椎左右两侧两指宽处。按揉肾俞穴8-10分钟,直至腰部发热,能补肾益精,延缓衰老,对于腰痛、肾脏疾病、精力减退等,都有保健治疗作用。
腰眼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按揉腰眼穴早晚各1次,每次200下,有很好的补益肾脏、强壮骨骼、益寿抗衰老作用,使人精力旺盛、行走有力。
3、黑色食物养肾
中医认为,肾对应黑色,多吃黑色食物有养肾作用。黑色食物主要指黑色、紫色或深褐色的谷类、菌藻类等,如黑木耳、海带、牛蒡、紫菜、黑米、黑芝麻、黑豆等。
肾对应咸味,咸味食物有补肾强身、软坚化结的功效,但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能多吃咸。成味食物有海产品、动物肾脏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养好心 五脏 长寿 清心火 养好脾 养肾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察颜观色”知五脏,针对调理保健康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春暖莫忘“倒春寒”,省酸增甘来养肝
- 俗话说“春捂秋冻”,除了别急着脱衣服外,更要捂好这几个穴位
- 二月初二为什么又称“龙抬头”?吃哪些美食?有哪些习俗?带你一并了解!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