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耳鼻喉疾病 --> 慢性扁桃体炎 --> 慢性扁桃体炎的中医烙法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的中医烙法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乳蛾”,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儿童多见。

慢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乳蛾”,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儿童多见。慢性扁桃体炎常被视为全身感染“病灶”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及成人的健康。

诊断标准

1.病史  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史。

2.自觉症状  咽部不适,发痒,干燥,灼热感,异物感,微痛,可有刺激性咳嗽,口臭,易感冒。或伴纳差,乏力,头痛,低热等。

3.咽部检查  ①挤压舌腭弓,自隐窝口有脓液及脓栓排出。②扁桃体表面不平,有瘢痕或黄白色点状物。③舌腭弓、咽腭弓与扁桃体粘连。④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⑤患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凡具备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及检查所见中①项或②~⑤中3项以上即可诊断。

适应证

1.年龄在5~60岁的门诊或住院慢性扁桃体炎患者。

2.扁桃体肥大,发生咽部阻塞感,吞咽不利,呼吸不利,睡眠打鼾等症状者。

3.因扁桃体炎波及邻近器官疾病,如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咽炎、喉炎或气管炎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4.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肝脏病或年高体弱等,不适于扁桃体切除手术者。

禁忌证

1.扁桃体局部或咽部黏膜充血显著者。

2.扁桃体局部或咽部急性炎症尚未完全治愈者。

3.有疖肿、痈肿,或肺炎、支气管炎、胰腺炎、阑尾炎等急性炎症尚未治愈者。

4.有活动性肺结核病者。

5.不足5周岁儿童及精神病病人不能合作者。

6.白喉带菌者。

7.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8.伴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等造血系统疾病者。

操作方法

一、器械准备

烙具及使用方法(有烙铁、压舌板、酒精灯、麻油、烙铁架)。

1.烙铁,有平板圆形、平板方型和圆棒型3种,平板圆型和平板方型均有大、中、小号,圆棒型有大、小两号。

平板型中、小号烙铁厚度较为厚些,有利于保持有效热度。不论何种型的烙铁,其柄必须结实地铆在烙铁上,以免在施烙时烙铁脱落,造成咽部等处烫伤等不良后果。

使用方法:烙铁的执法如执毛笔,以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柄的后端。使用平板方型烙铁时,应用其烙面,亦可用其前端面进行烧烙。使用平板圆型烙铁时,只应用其烙面。使用圆棒型烙铁时,应用其整个圆周面。

2.压舌板:有直型和弯型两种。

直型压舌板的执法,用左手将柄的后段夹在拇指和食指、中指之间,拇指头钩在柄缘上;食指和中指靠拢,斜伸在柄上,指端恰在板体后段上;无名指和小指靠拢,伸在柄下,以无名指托在板体后端。柄尾卡在第一、二掌骨之间,防止压舌板前后移动。压舌时,压舌板的板本板面平贴于舌背,施烙时可将压舌板推向施烙侧,前端伸在舌根加压。初次压舌时,病人往往感觉恶心,烙治2~3次后即能适应。如要看清扁桃体下部,可将压舌板前端稍加压力向下向前压拉。

二、操作步骤

1.病人面对施烙者,端坐张口,儿童应有人在其背后挟头。施烙者左手执握压舌板,将舌压下,使扁桃体充分暴露,不需任何麻醉即可施烙。施烙前先按扁桃体的肥大程度选择适当的同号烙铁三四支,在酒精灯上加热,将烙铁烧至通红,取一支烙铁蘸上麻油,趁着在麻油瓶中冒烟时取出烙铁,不迟延地送进口腔到咽部,对准扁桃体施行烧烙,如时间延迟,热度降低,起不到烧烙作用。当听到烙铁烙着的“兹拉”声音后立即取下,不宜停留。一支烙铁离烙1次后,必须另换,用同样原操作方法再烙,以三四支烙铁轮流使用。在施烙时让病人发“啁”音,便于施烙,又能避免误烙他处。麻油能防止烙铁粘连组织,取下烙铁时不致撕裂组织。

2.每次烙治的烙数。一般说来,扁桃体Ⅲ度肥大可用大、中号烙铁,烙数要多;Ⅱ度肥大

|<< << < 1 2 3 > >> >>|

慢性扁桃体炎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扁桃体炎  乳蛾  中医烙法   免费索取慢性扁桃体炎资料

上一篇:慢性扁桃体炎有哪些治疗措施?        下一篇:慢性扁桃体炎应怎么预防

>> 返回慢性扁桃体炎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