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症状大全 --> 口腔症状 --> 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又称齿衄,乃指牙缝或牙龈渗出血液而言。

【概念】

牙龈出血,又称齿衄,乃指牙缝或牙龈渗出血液而言。

本症在《内经》中属“血溢”、“衄血”范畴;《金匮要略》则归入“吐衄”专篇;《诸病源候论》设有“齿间血出候”;至明.《景岳全书》始有“齿衄”症名。盖足阳明胃经行于上齿,手阳明大肠经行于下齿,又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故本症与胃,大肠及肾关系密切,但以胃经的病变为常见。

齿衄与舌衄,其血液均从口出,但舌衄之血出于舌面,舌上常有如针眼样出血点.望诊不难区别。还有“牙宣”一症,牙缝中常有血液渗出,但此症以牙龈先肿继而龈肉萎缩,牙根宣露为特点,故本文不予论述。

【鉴别】

常见证候

胃火燔龈齿衄:齿龈出血如涌,血色鲜红,兼有齿龈红肿疼痛,口气臭秽,口渴喜冷饮,便秘,脉洪数有力,舌质红赤,苔黄腻。

胃热阴虚齿衄:齿龈出血,血色淡红,兼有口渴,五心烦热,便结,脉细数无力,舌质光红少津,苔薄且干。

肾阴虚火旺齿衄:齿龈出血,血色淡红,齿摇不坚,伴潮热,盗汗,脉细数,舌红苔黄少津。

脾不统血齿衄:齿龈出血,血色潮红,龈肉色淡,全身有散在出血点或紫癍,脉象缓或濡数,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

鉴别分析

胃火燔龈齿衄:由于过食辛辣之物,胃肠积热,热从火化,上烁于齿,损伤血络,故见齿衄,为阳、热、实证。辨证要点为:血色鲜红,量多或如泉涌,牙龈肿痛,口渴引饮,大便秘结,脉洪效。洽宜清胃泻火,方选清胃散,或通脾泻胃汤。

胃热阴虚齿衄与肾阴虚火旺齿衄:皆为虚火齿衄,血色淡红为共同点。胃阴虚火旺齿衄多因胃阴素虚,虚火浮动,上行于齿龈,耗灼胃络而形成本症。辨证要点为齿衄与龈糜同见,口干渴而饮水不多。治宜养胃阴清胃火,方选甘露饮加蒲黄以止衄;若虚火炽盛,血色较红,可用玉女煎引胃火下行,兼滋其阴。肾阴虚火旺齿衄多见于肾阴素亏,或病后肾阴不足者,牙为骨之余而属肾,肾阴虚不能制火,阴火上腾,致阴血随火浮越而引起齿衄。辨证要点为齿衄与牙齿松动相见,兼有盗汗、手足心热等肾阴不足症状,脉细数尤为其特点。治宜滋肾阴、降相火,方选知柏地黄丸加牛膝骨碎补治之。

脾不统血齿衄: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损伤脾胃,使中气虚馁,气不统血,血溢经外而见齿衄。辨证要点为:血色潮红,且伴有少量的皮下出血点或紫癍,兼有脾气不足症状(如面白光神疲,四肢乏力,语音低怯,舌胖色淡等)。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仙鹤草、炒侧柏叶治之。

牙龈出血一症,在临床中屡见不鲜。其中尤以胃火燔龈为多。清·唐容川<血证论>说:“胃中实火,口渴龈肿,发热便闭,脉洪数。”辨证实力中肯。认证如能辨析清楚,并能循经选用引经药物,如上牙屑胃加升麻,下牙属大肠加大黄,则疗效更佳。但是,如果齿衄不止,并伴有身热不休及多处出血者,则应从恶候考虑。《素问·大奇论》曰:“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这与现代医学中的血液病出血极为相似,切不可视为小恙而忽视之。

【文献别录】

《景岳全书·血证》:“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盖手阳明入下齿中,足阳明入上齿中,又肾主骨,齿者骨之所终也。此虽皆能为齿病,然血出于经.则惟阳明为最。故凡阳明火盛,则为口臭,为牙根腐烂肿痛,或血出如涌,而齿不动摇,必其人素好肥甘辛热之物,或善饮胃强者,多有阳明实热之证。”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牙龈出血  齿衄  胃火燔龈  胃热阴虚  脾不统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牙龈萎缩        下一篇:牙龈溃烂

>> 返回口腔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