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食管贲门与腹部疾病 --> 腹部损伤 --> 腹部损伤—肝破裂

腹部损伤—肝破裂

肝破裂在各种腹部损伤中约占l5%~20%,右肝破裂较左肝为多见,除了左、右位置的差别外,肝破裂无论在致伤因素、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方面都和脾破裂极为相似;但因肝破裂后可能有胆汁溢入腹腔,故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常较脾破裂病者更为明显。

肝破裂在各种腹部损伤中约占l5%~20%,右肝破裂较左肝为多见,除了左、右位置的差别外,肝破裂无论在致伤因素、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方面都和脾破裂极为相似;但因肝破裂后可能有胆汁溢入腹腔,故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常较脾破裂病者更为明显。单纯性肝破裂死亡率约为9%,合并多个脏器损伤和复杂性肝破裂的死亡率可高达50%。肝破裂后,血液有时可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而出现黑便或呕血,诊断中应予注意。肝被膜下破裂也有转为真性破裂的可能,而中央型肝破裂则更易发展为继发性肝脓肿。

肝损伤的分级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l994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提出如下分级法:

Ⅰ级一血肿:位于被膜下,不继续扩大,小于10%的肝表面积。裂伤:被膜撕裂,肝实质破裂,深度小于lcm。

Ⅱ级一血肿:位于被膜下,不继续扩大,约占肝表面积的l0%~50%。肝实质内_血肿直径小于l0cm。裂伤:肝实质裂伤深度1~3cm,长度小于l0cm。

Ⅲ级一血肿:位于被膜下,大于50%肝表面积或继续扩大;被膜下或实质内血肿破裂;实质内血肿大于l0cm或仍在继续扩大。裂伤:肝实质裂伤深度大于3cm。

Ⅳ级一肝实质破裂累及25%-75%的肝叶,或在单一肝叶内有l-3个Couinaud肝段受累。

V级一裂伤:实质破裂超过75%肝叶,或在单一肝叶超过3个Couinaud肝段受累。血管伤:近肝静脉损伤,即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主支。

Ⅵ级一血管:肝撕脱。以上分级如为多发性肝损伤,其损伤程度则增加Ⅰ级。

国内黄志强提出如下简洁、实用的肝外伤分级:

I级,裂伤深度不超过3cm;Ⅱ级,伤及肝动脉、门静脉、肝胆管的2~3级分支;Ⅲ级或中央区伤,伤及肝动脉、门静脉、肝总管或其一级分支合并伤。

处理

1.肝破裂手术治疗的基本要求是彻底清创、确切止血、消除胆汁溢漏和建立通畅引流。

2.肝火器伤和累及空腔器官的非火器伤都应手术治疗。其它的刺伤和钝性伤则主要根据伤员全身情况决定治疗方案。血流动力学稳定或经补充血容量后保持稳定的伤员,可在严密观察下进行非手术治疗,约有30%可经非手术方法治愈。

3.开腹后发现肝破裂并有凶猛出血时,可用纱布压迫创面暂时止血,同时用手指或橡皮管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以控制出血,以利探查和处理。常温下每次阻断肝血流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若需控制更长时间,应分次进行。

4.在探明肝破裂伤情之后,应进行清创。其具体方法是清除裂口内的血凝块、异物以及离断粉碎或失去活力的肝组织。清创后应对出血点和断裂的胆管逐一结扎。

5.对于裂口不深、出血不多、创缘比较整齐的病例,在清创后可将裂口直接予以缝合。

如在缝合前将大网膜、明胶海绵或氧化纤维填入裂口,可提高止血效果并加强缝合线的稳固性。

6.如果裂口内有不易控制的动脉性出血,可考虑行肝动脉结扎。

7.对于有大块肝组织破损,特别是粉碎性肝破裂,可将损伤的肝组织整块切除或行肝叶或肝段切除术。应尽量多保留健康肝组织。

8.对于裂口较深或肝组织已有大块缺损而止血不满意、又无条件进行较大手术的病人,有时可在用大网膜、明胶海绵、氧化纤维或止血粉填人裂口之后,用长而宽的纱条按顺序填入裂口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纱条尾端自腹壁切口或另作腹壁戳孔引出作为引流。手术后第3~5日起,每日抽出纱条一段,7—10日取完。此法有并发感染或在抽出纱条的最后部分时引起再次出血的可能,故非不得已,应避免采用。

9.肝损伤如属被膜下破裂,小的血肿可不处理,张力高的大血肘应切开被膜,进行清创,彻底止血和结扎断裂的胆管。

10.肝破裂如累及肝静脉主干,出血多较汹涌,且有并发空气栓塞的可能,死亡率高达80

|<< << < 1 2 > >> >>|

腹部损伤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腹部损伤  腹部损伤—肝破裂 免费索取腹部损伤资料

上一篇:腹部损伤—胃损伤        下一篇:腹部损伤要尽早发现

>> 返回腹部损伤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