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新闻 --> 大医精诚陈祥义

大医精诚陈祥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大医精诚》

吉林省蛟河市中医院,一座普通二级乙等医院,与周边的繁华相比,医院四层楼的建筑并不起眼,但一提起这里的内科主任陈祥义大夫,当地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

走进陈祥义所在的内科诊室,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两个高高的木架上整齐摆放着近十年来患者的病案,三面墙壁几乎被十多面锦旗占满,桌上则摆放着“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奖牌。

“百问不烦、有求必应”

厚德行医,患者就像亲人一样

陈祥义,1956年生,高中毕业后师承数位老中医,之后成为家乡蛟河市五道河村唯一一名乡村医生。凭借扎实疗效和良好医德,陈祥义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很多外乡患者也慕名而来。那时,附近一个车站因到站下车的人竟有一半是找陈祥义看病的,成为当地一景。

在陈祥义37年的行医生涯中,接触的患者大多是农民。在没有实行新农合之前,因病致贫的农民患者很多,土生土长的陈祥义深知农民疾苦,治病行医过程中总是处处为他们着想,开药尽量开效果既好又便宜的药,至今陈祥义的一副方子还是维持在十几二十块钱,最贵的也不过30元。他从不给患者做不必要的检查,对必要的检查,他总是持商量的口吻:“这个检查最好要做,你带的钱够吗?能做吗?”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陈祥义能减免医药费的就减免,有时甚至自己为患者掏腰包。

越是贫困无助的患者,越是牵动陈祥义的心,“总是恨不能再多长出几只手”。几年前,陈祥义下班经过一个居民小区,一位老人拉住他的手请他帮忙。原来,这个小区里有5位七八十岁的孤寡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病,老人想请陈祥义下班后给他们看看病。陈祥义一口答应。从此,他每天下班后就到小区为他们诊脉开方,有时还自己花钱帮他们买药、熬药。两个多月后,5位老人的病情明显好转,孤寡老人们给陈祥义送来一面锦旗——“精湛医术患福音,义务诊治胜亲人”。

视患者为亲人,陈祥义自然千方百计为病人排忧解难。有的农民患者当天看不完,又住不起旅馆。陈祥义请示医院,在得到领导特许后,他的诊室白天看病,晚上就成了患者的临时宿舍,诊疗床、办公桌上都住人,为患者省下不少住宿费。多年来,他见贫困患者就帮,见孤寡老人就管,为他们支付医药费累计数万元,上门往诊的次数更是无法统计。

医德高、疗效好是患者对陈祥义的普遍印象,而在他的同事眼里,他是不折不扣的“百问不烦、有求必应”。

曹亚芹与陈祥义在同一科室工作了11年,每天都看着他如何忘我地工作,“每天七八十个病人的工作量,却从来没听陈大夫说过一个累字或一句怨言。”曹亚芹说,中医不像西医,看病开方子那么快,再加上陈大夫看病特别仔细、耐心,巨大的工作量使他基本没有吃午饭和上厕所的时间。

蛟河市中医院的老院长、现任党委书记肖志昌说,医院别的科室中午11点多就下班了,而陈祥义他们加班到中午1点是常有的事儿。“前几年医院看他们科室中午忙得没时间吃饭,就给科室5个人订了20块钱的快餐。可吃了一星期,陈祥义说什么都不吃了,因为当时医院条件还不算宽裕,老陈说一个月五六百元的花销不是小数字,不能给单位增加负担。”肖志昌说,陈祥义就是这样,对组织从来没有要求,也不想麻烦单位和同事。“我经常跟年轻医生说,想知道什么叫好医生,就到二楼看看陈祥义是如何为患者服务的,榜样就在身边。”

还有一年,医院领导看陈祥义的诊室里总是人满为患,本身就不大的办公室到了夏天更是闷热难耐,就主动提出给他安装一台空调。谁知这番好意遭到了陈祥义的坚决反对,“别的科室都没装,咱不能搞特殊化、给单位添麻烦,再说了,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吃苦耐劳。”单位领导拧不过他,空调至今没有装上。

“损害患者利益的事我不干”

抵制诱惑,守住医生的道德底线

由于找陈祥义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一些人从中看到了商机:找他业余坐堂或开方提成的层出不穷,开价一个比一个高,但都被陈祥义一一拒绝。

一次,一个药店老板拿着陈祥义亲戚写的条子请他帮忙卖药,并承诺事后给他分成,陈祥义一口回绝。第二天,陈祥义的亲戚不解地问:“卖点儿药对你来说举手之劳,你说这药好使,患者肯定买,你能得一份钱,人家还领你一份情,为啥不干?”陈祥义说:“正因为患者信任我,我就必须负责任,不能为了几个钱,丧失医生最起码的本分”。这位亲戚有些生气,“放着现成的钱不挣,真是死脑筋,你这辈子也别想发财。”陈祥义笑答:“发不发财我从没想过,我就认准一个理儿,损害患者利益的事我绝不干。”

今年春天,一位腔隙性脑梗塞的韩国患者慕名找到陈祥义。这位患者曾在韩国、日本等地治疗,收效不大,来到陈祥义门诊时半身麻木,行动不便,吐字不清。陈祥义辨证认为,病人主要是由于长期通栓、溶栓治疗导致正气损伤,运血无力,脉道不通,血脉闭阻,他运用益气活血法开具处方,半个月后患者病情大有好转。韩国患者非常高兴,复诊时特地掏出一千美元作为小费以示感谢。陈祥义则说:“中国的医生是不收小费的,心意我领了,钱你收起来。”当在场的翻译说完这句话,患者感动地竖起大拇指,临走时用韩国礼仪,给陈祥义深深地鞠了个躬。

陈祥义常对不理解他的人说,中医自古有“立志良医,济世救人”的古训,“医生为病人诊断治疗,祛除病痛,本是份内之责。况且,患者的疾病本身已经给其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医生若再要‘红包’,无疑雪上加霜,这绝不是一个有道德的医生所为。”

华佗在世,起死回生”

精益求精,工作之余钻研医术

陈祥义深知,要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光有满腔热情远远不够,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功底,特别是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更要敢想敢做,潜心钻研。陈祥义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坚持学习最新的医学技术成果,凡是临床上有价值的病例,他都记录在案;遇到疑难杂症等棘手问题,他就翻书籍、找资料,寻找最佳治疗方法。

几乎每个工作日,陈祥义上班接诊近百名患者,晚上疲惫回家还要接随时打来的咨询电话,但他仍查阅资料坚持学习,基本没有娱乐和休闲时间。

一次,一位35岁的弥漫性胸膜间肿瘤患者就诊,来时呼吸极度困难,口唇发绀,肢端青紫,只能靠吸氧维持生命。陈祥义也很少见到这样的病,就劝患者到市里的大医院治疗,患者家属含泪恳求说:“陈大夫,我们抬着他已经走了好几家医院了,都怕担风险,不给治,太大的医院我们也去不起,你就救他一命吧!”看着患者求生的眼神,望着家属流泪的双眼,陈祥义咬咬牙,哪怕赔上自己的声誉,也不能眼看着病人等死!他仔细地为患者诊了脉,认为是由于湿热病邪壅肺、痰结胸膈引起的燥结毒痈症,虽可治,但用药多有毒性,如果剂量上稍有偏差就很危险,斟酌再三,陈祥义为患者开了几服药,一家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可是,陈祥义当时只顾给患者看病,忘了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无从知晓用药效果的陈祥义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4天后,患者来了,用药效果明显,呼吸顺畅多了,也不用吸氧了。由此可见用药的思路是对的,陈祥义高兴得像个孩子。他又根据病情调整了药方,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患者奇迹般地痊愈。为感谢陈祥义的救命之恩,患者家属特意借了五百块钱送给陈祥义,被他婉言谢绝。第二天,患者送来一面锦旗——“华佗在世,起死回生”。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陈祥义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原理及中医经络学说,自创了“经络贯通针刺法”、“中药粉剂外敷透入法”、“直肠滴注排毒法”、“乙肝发泡排毒法”和“中药干浴疗法”。针对目前日益增多的心脑血管病和风湿症,他广纳各家之长,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自拟了“中风1、2、3号方”和“心源1、2号方”、“清热降压汤”、“清血降浊汤”等三十多个方剂,分型分类辨证治疗了上万例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及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良好。在医院的支持下,他还先后组建了3个中药治疗室,形成了中医特色专科。10年来,特色专科治疗各类患者几十万人次,治愈率达85%以上,推动了医院的良性发展。

至今,陈祥义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2008年,陈祥义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把最后一点光和热留在我的工作岗位上”

积劳成疾,却始终放不下患者

超大的工作和学习强度,陈祥义8年前就患上鼻息肉和糖尿病,但放不下患者的他却始终没有休息,一直靠服药坚持工作。

由于严重的鼻息肉,鼻腔的血液经常会不自主的流到桌子上,滴到雪白的大褂上。医院领导和同事早就催促他做手术,但考虑到手术要耽误半个月时间,一拖再拖。直到2007年10月,陈祥义的病情发展到鼻子流血不止、高烧不退,面部肿的像馒头一样,他才在院长的再三坚持下到长春手术治疗。医生检查后,发现陈祥义的整个鼻窦、筛窦长满了息肉,致使鼻中隔弯曲,医生很惊讶:“是什么能让你坚持到现在,难道是铁人吗!”最后确诊为出血性坏死型鼻息肉,医生也为他捏了把汗,“如果再晚来半个月,病情就会恶化。”手术后,本该在家休息一个月的陈祥义,一出院就跑回医院上班,事后医院领导也是既心疼又无奈。

看他身体不好、又不肯休息,陈祥义的同事们也很为他着急,“他总叮嘱患者多休息,可他却一直不能好好的休息。”同科室的段文敏说,去年陈祥义90岁的老父亲生病,从此他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人。长期的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