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癌症肿瘤 --> 大肠癌 --> 大肠癌饮食 --> 大肠癌饮食调理

大肠癌饮食调理

病人久泻或晚期病人长期发热、出汗、损伤津液,故宜多饮水或汤液,主食可以粥、面条等半流滇饮食为主。

1.膳食原则

(1)结肠、直肠癌病人多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腹泻,消化能力弱,故应予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2)结直肠癌病人多有便中带血,晚期病人常大量便血,故应少服或不服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

(3)病人久泻或晚期病人长期发热、出汗、损伤津液,故宜多饮水或汤液,主食可以粥、面条等半流滇饮食为主。

(4)病人多有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故宜摄取清淡饮食,切忌油腻。

(5)结直肠癌晚期病人久泻、便血、发热,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丢失,身体消瘦,体重减轻,气血两亏,宜服富有营养的滋补流汁药膳。

2.辨证施餐

(1)湿热蕴结:肛门直肠有肿瘤,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带粘液脓血,或里急后重,饮食减少。舌苔黄腻,脉滑数。膳食以清淡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

马齿苋绿豆汤

新鲜马齿苋120g(或干品60g。将上述原料加水适量,煎汤500ml。每日1~2次,连服2~3周。马齿苋酸寒无毒,绿豆性寒,共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生津养液之功。二味合用对湿热蕴结患者较为宜。本方对脾虚泄泻者不宜。

②鲜猕猴桃

鲜猕猴桃250g。每日生食。清热和胃,利尿通淋。鲜猕猴桃甘酸必凉,味美可口,可作为肠癌患者的食疗果品。其根称为藤梨根,具有活血解毒、清热利湿润的作用。煎汤代茶,同食更佳。

赤小豆苡米粥

赤小喜50g,生苡米浸透。以文火煮烂,加大米共煮成粥,加糖服食。清热利水,散血解毒。方中赤小豆甘酸平,行水,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生苡米甘淡微寒,健脾渗湿,清热排脓,祛风除湿;大米补脾和胃。共用于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患者。可连服10~15天。

(2)气滞血瘀:常见于大肠癌进展期。腹块刺痛,坚硬不移,腹胀腹泻,痢下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紫或瘀斑,苔黄,脉涩而沉弦。饮食应稀软,清淡易于吸收,少渣少油。因体液丢失,故应多用药茶、汤液以补充津液。

佛手柑粥

佛手柑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佛手煎汤备用。粳米加水适量煮为粥,粥成人佛手汁及冰糖微煮沸即可。每日一次,连服10~15天。佛手辛苦酸温,入脾胃肝经,理气止痛,健胃止呕。用于治疗本症有腹胀表现的患者。

②紫苋粥

新鲜紫苋100g,粳米100g。将紫苋去根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每日2次,连服10~15天。紫苋味甘性凉,有清热凉血散瘀作用,制成为粥,有助于体力恢复。

③桃花粥

鲜桃花瓣粳米。煮稀粥,隔日服一次,连服7~14天。利水活血通便。桃花苦甘无毒,消肿满,下恶气,利水,消痰饮积滞,治大便艰难,配粳米使其作用缓和。此方适用于燥热便秘者,使通即停,不可久服。

(3)脾肾阳虚:腹中隐通,喜按喜温,大便失禁,污浊频出,或肛门下坠,癌块脱出,面色萎黄,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膳食宜予易消化吸收富有营养的温补饮食。

①参附炖鸡

党参30g,附子30g,老母鸡一只(约1500g),调料适量。将鸡去内脏洗净,把附子、党参、调料装入鸡腹中,文火炖烂,吃肉喝汤。温补脾肾。方中附子辛大热,补火助阳,温中暖肾;党参甘平,补中益气,养血健脾;鸡肉甘温,善补脾肾。相合炖服对癌瘤日久,脾肾阳虚患者有治疗作用。

②核桃莲肉

核桃仁100g,莲肉(去芯)300g,芡实粉60g,糯米500g。核桃、莲肉加水煮烂,捣碎成泥。糯米浸水2小时后,与桃肉莲泥及芡实粉置盆内隔水蒸熟,稍凉切块,撒白糖一层。每日早晚各一次,酌量服通知,连服10~15天。温肾健脾,厚肠止泻。核桃甘温补肾,莲肉甘涩性平,能补脾涩肠,交通心肾。诸药合制成糕,厚肠胃,因精气,除寒湿。芡实甘温性平,健脾止泄,益肾固精。

补骨脂

补骨脂120

|<< << < 1 2 3 > >> >>|

大肠癌饮食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大肠癌饮食调理  大肠癌 免费索取癌症肿瘤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得了大肠癌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 返回大肠癌饮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