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癌症肿瘤 --> 动脉瘤 --> 动脉瘤的病因是什么

动脉瘤的病因是什么

由于先天性因素使动脉壁层薄弱而产生动脉瘤。如动脉中层节段性缺如、肌纤维发育不良和中层囊性变性等。一般多见于颅内动脉和Willis环前段动脉。

动脉瘤常见的病因有下列几种:

1.动脉粥样硬化性:它是动脉瘤中最常见的病因。由于血脂质代谢紊乱,大量血脂质和纤维素的沉积,使内膜和内膜下层组织增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同时,动脉壁层中的滋养血管为纤维僵硬组织压迫,致动脉壁营养障碍,使中层肌纤维和弹力纤维遭破坏,发生退行性变和断裂,使动脉壁脆弱而形成动脉瘤。

2.创伤性:损伤可由直接暴力,如刀刺伤、枪弹伤、弹片伤等使动脉壁部分破裂或完全断离;也可由间接暴力,如爆炸伤的高压、高速力量的传递,造成动脉挫伤或管壁撕裂,发展或形成动脉瘤。近年来医源性创伤动脉所引起动脉瘤的发生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如人造血管移植后的吻合口动脉瘤,各种经动脉穿刺及插管检查后,动脉内膜剥脱术加静脉片增补术后,均可因动脉管壁受损、薄弱而产生动脉瘤

3.感染性:它的发生机理有:①由于动脉管腔内感染性栓塞或动脉壁的滋养血管栓塞,继发小脓肿而造成中层薄弱、膨出而形成动脉瘤。感染的来源有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炎等。②动脉邻近感染病灶使动脉壁受累所致。③动脉损伤继发感染,如各种动脉穿刺或插管检查或血管外科手术,或穿入性动脉损伤并发感染后而引起的动脉瘤

4.先天性:由于先天性因素使动脉壁层薄弱而产生动脉瘤。如动脉中层节段性缺如、肌纤维发育不良和中层囊性变性等。一般多见于颅内动脉和Willis环前段动脉。又如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良致全身弹性纤维脆弱而产生各类主动脉瘤,又称Marfan综合征伴主动脉瘤。这类动脉瘤易导致破裂。

5.梅毒性:由于梅毒螺旋体经动脉周围淋巴管进入动脉外膜及其滋养血管后引起动脉炎、动脉滋养血管阻塞使中层营养障碍、肌纤维及弹力纤维变性导致动脉管壁脆弱而逐渐形成动脉瘤。这种动脉瘤好发于升主动脉、主动脉等。目前已属少见。

6.其他:病因未明的动脉壁层变性,如多发性大动脉炎、Behcet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

常见骨端膨胀、扩大、骨软化,骨膜下骨变薄,在薄壁囊腔中,充满血性内容物。囊腔相互连通,衬以纤维性网络,可见骨样组织,形成的新骨以及多核巨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有多量含铁血黄素。

【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手术治疗是处理动脉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解除局部症状,预防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而且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凡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①瘤体迅速增大,趋于破裂者;②动脉瘤并发感染者;③瘤体增大压迫邻近重要组织和器官者;④瘤壁内夹层血肿产生剧痛者;⑤动脉瘤影响远端血供者。

2.禁忌证 病人伴有严重的脑、心、肺或肾功能不良而不能耐受手术者。

(二)手术方法 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有无并发症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等具体条件而选择下列几种手术方法:

1.动脉瘤切除和血管重建术 它是最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动脉瘤切除后,如动脉缺损短的,可作端端吻合术;如缺损长的,可用人造血管或自体静脉移植术。对并发感染的动脉瘤,应选择无感染区用人造血管或自体静脉作旁路移植术,同时将动脉瘤旷置,瘤腔外引流术。

2.动脉瘤切除和近、远端动脉结扎术 一般适用于结扎动脉后以不影响远侧组织或器官的血液供应为原则。

3.囊状动脉瘤切线切除和动脉修补术 将囊状膨出的动脉瘤按切线状切除后,作动脉侧壁修补,以恢复血流通畅。

4.动脉瘤内缝合修补术 适用于与周围组织或器官粘连紧密而分界不清楚的假性动脉瘤。经动脉瘤腔,缝合修补动脉壁缺损裂孔。如修补后可引起动脉管腔明显狭窄而影响血流通畅的,可加作补片移植修复。

5.动脉瘤外包裹术 适用于动脉瘤无法切除或不能耐受动脉瘤

|<< << < 1 2 > >> >>|

动脉瘤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动脉瘤  动脉瘤的病因是什么 免费索取癌症肿瘤资料

上一篇:动脉瘤有什么病因        下一篇: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 返回动脉瘤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