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癌症肿瘤 --> 子宫肌瘤 --> 合理膳食可治疗子宫肌瘤

合理膳食可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的真正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多数专家认为:与子宫肌层长期或过多地接受雌激素不规则的刺激,促使局部肌细胞增生无序相关。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的真正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多数专家认为:与子宫肌层长期或过多地接受雌激素不规则的刺激,促使局部肌细胞增生无序相关。中医按其临床表现,归属于“症瘕”、“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等范畴。子宫肌瘤是否需要手术,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它与生育的需求状况、肌瘤的大小和所生部位等有关。保守治疗可以选用活血化淤、降逆泄浊、散结消肿和补气调冲的中药组方,并注意动态观察,而饮食方面也可将活血、理气、散结、益气、补肾的天然药材,配于含有蛋白质、微量元素锌、硒、铁等的食品,以达到既能消散,又能扶正之目的,下列膳食可供选用。

苏芎猪肉汤

配料苏木12克,川芎10克,香附6克,黑木耳30克,穿山甲片3克,猪肉250克。

制法黑木耳,水发,洗净;猪肉,切块,焯水去浮沫;苏木、川芎、香附、穿山甲,用纱布包后扎紧。将药包、猪肉、黑木耳等一并放锅中,加水、盐、料酒,煮沸后,改小火炖30分钟,加入味精调匀,即可食用。

功能活血祛淤,理气调冲。本膳用苏木、川芎,活血化淤;香附,疏肝理气;黑木耳,补肾;穿山甲,散结破坚;猪肉,补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此菜以活血化淤为主,合以补虚填精益肾的食物,不单美味,且具攻而不伐的功效。

补气理冲汤

配料黄芪20克,党参12克,淮山药20克,川断肉10克,炒杜仲15克,牛肉200克。

制法先把牛肉切成块,在锅中用水煮沸,捞去浮沫;黄芪、党

参、川断、杜仲、山药,一并用纱布包成药包,与牛肉一起放锅中,加水、料酒、盐、胡椒、姜、葱,中火烩煮1小时,捞去药包,加入味精调味,再煮15分钟,即可喝汤、吃牛肉。

功能补气升阳,益肾理冲。本膳用党参、黄芪,益气升阳;山药,健脾和中,滋阴润燥;杜仲、川断,补益肝肾,调节器补冲任;牛肉,补中土,健脾胃,且能补充蛋白质。故此膳对子宫肌瘤导致月经量多、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者,有助其康复。

米仁丹参

配料生米仁30克,丹参15克,糯米150克。

制法先将丹参加水,煎30分钟,取汁去渣。米仁洗净,糯米淘净,入锅中,加水及药汁,熬成粥,即可食用。

功能活血祛淤,化浊利湿。本膳用米仁,渗湿清热,排毒消积,现代研究认为,其所含米仁脂有抗肿瘤的作用;丹参,活血化淤,通络调经,所含丹参酮、丹参甙等成分,有扩血管和改善血流动力的功能,而具消散积聚的作用。

山楂益母饮

配料山楂30克,益母草20克,郁金10克,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山楂、郁金、益母草三药洗净,放锅中加水,煎30分钟,取汁,去渣,溶入红糖,分次频温饮。

功能行气消积,活血化淤。本膳用山楂,健脾运中,化淤降浊;益母草,活血化淤,理血调冲;郁金,气中血药,理气活血;红糖,含蔗糖、铁、锌等营养成分。

化积兔肉煲

配料三棱6克,莪术5克,枸杞子15克,黑木耳30克,香菇40克,兔肉250克。

制法先把黑木耳、香菇,用温水泡发、洗净,并去杂质;兔肉,切块后,放锅中煮沸,去浮沫;三棱、莪术用纱布包成药包;枸杞子,温水浸泡15分钟。沙锅中放入药包、兔肉块、香菇、黑木耳、料酒、盐、胡椒等,用中火煲1小时,捞去药包,加入味精、枸杞子,再煲15分钟,即可食用。

功能补益肝肾,化淤散积。本膳用三棱、莪术,活血化淤,消散积聚;枸杞子,补益肝肾,养血填精;黑木耳、香菇,含大量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补虚益肾;兔肉,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能补虚扶羸。此汤营养丰富,消补并重,故能消而不乏,补而不滞,适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月经失调的康复。

子宫肌瘤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子宫肌瘤  合理膳食可治疗子宫肌瘤 免费索取癌症肿瘤资料

上一篇:什么情况下须接受手术治疗        下一篇:长期心情压抑易患子宫肌瘤

>> 返回子宫肌瘤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