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妇科疾病 --> 子宫脱垂 --> 为什么更年期女性易患子宫脱垂

为什么更年期女性易患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妇科常见病,尤其多见于老年妇女。60岁以上妇女约1/4有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轻度时病人可以毫无感觉。但Ⅱ度以上时多有症状。主要是阴道掉出肿物。开始时只在站立、劳动和活动后掉出,休息后消失。

子宫脱垂是妇科常见病,尤其多见于老年妇女。60岁以上妇女约1/4有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轻度时病人可以毫无感觉。但Ⅱ度以上时多有症状。主要是阴道掉出肿物。开始时只在站立、劳动和活动后掉出,休息后消失。随着年龄增加脱出物逐渐增大,脱出时间也逐渐延长。最后可以发展为整个子宫脱出,还纳困难。脱出的宫颈由于长期磨擦或合并感染,可出现溃烂、出血等。伴随子宫脱垂病人常有压迫下坠感觉以及腰骶疼痛。

由于子宫和膀胱、直肠的特殊关系,子宫脱垂常牵扯膀胱和直肠脱出,分别称为膀胱疝和直肠疝。因为它们下垂时分别压迫阴道的前后壁,所以表现为阴道前后壁膨出。个别情况下,它们比子宫脱垂还要明显。膀胱和直肠下垂改变了大小便排出通道的方向,可导致大小便困难,如有尿不尽感,咳嗽或大笑时遗尿和便秘等。

发病机理:首先,和生孩子时的产伤有关。比如宫口没开全就向下屏气使劲,生产时间过长、难产,尤其是拉产钳时,容易损伤支撑子宫的肌肉和韧带。月子里如果不注意,过早下床做家务,或者过早工作尤其是做重体力劳动,些损伤就难以恢复。这是子宫脱垂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女性激素缺乏是子宫脱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据报道子宫脱垂发生在绝经后者占约2/3。绝经后女性激素分泌不足,盆腔肌肉萎缩且弹性下降,支持子宫的韧带下降,结果整个盆底组织松弛无力。此外,绝经后子宫体及宫颈萎缩变小,也容易从阴道脱出。

再有,可能与先天缺陷和营养不良有关。少数妇女子宫脱垂找不到明显原因,可能有先天性盆底松弛。另一些妇女原因可能为营养不良,她们一般体质瘦弱,仔细检查常可发现她们同时还有胃下垂等。

另外,长期腹压增加也能引起子宫脱垂。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和重体力劳动等都能引起腹压增高,长期下去就能导致子宫脱垂。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际上,子宫脱垂常常是在以上某几个原因共同作用下才发病的。例如,有的妇女生孩子时虽有产伤发生,因当时年轻体壮,子宫脱垂并不明显。绝经后随着女性激素水平下降和年龄的增加,可能逐渐出现子宫脱垂。假如再有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或便秘,势必促使病情迅速发展而出现临床症状。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措施得力,妇女保健水平的提高和新接生法的广泛应用,子宫脱垂尤其是重度子宫脱垂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轻度子宫脱垂和阴道膨出者仍不少见。

治疗措施:首先,要进病因治疗。针对病人得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有慢性咳嗽或习惯性便秘者要积极治疗。做重体力劳动者应该调换轻工种。否则,即使做了手术仍有犯病的可能。

对轻度子宫脱垂,或年老体弱承担不起手术的病人,可以先用些药物或简单工具来治疗。中医认为子宫脱垂是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而无力系胞。或因生产过多,劳动过重,八脉空虚,致冲任不固、系胞无力的结果。因此,采用中医“虚者补之,陷者举之”的治则,使用补中益气的中药治疗。处方:黄芪30g,党参白术当归枳壳、升麻、柴胡、陈皮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对子宫脱垂至阴道外者,使用子宫托是最简单而有效的疗法。子宫托放入阴道后即上举宫颈,阻止子宫下垂,各种类型的子宫脱垂都可以用。需注意应每天或隔天于睡觉前取出子宫托并清洗,以减少异物刺激、感染和子宫托常期压迫阴道可能造成的损伤。用托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手术是治疗子宫脱垂最有效的方法。Ⅱ度以上脱垂应该做手术。最常用的方法是从阴道切除子宫,并修补阴道前后壁,也是治疗子宫脱垂的最佳手术,术后很少再犯病。更年期或绝经后的妇女比较合适。对年轻、希望再生育而且宫颈较长者可以做曼氏手术,就是不切子宫体,只切一部分宫颈,同时加固子宫周围的韧带,并做阴道前后壁修补。因为留下了子宫,手术后有再犯病的可能。对子宫脱垂不明显而膀胱和直肠膨出显著者可以只做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不过,术后容易再犯病。个别情况下可以做阴道闭锁术,就是简单地缝合将阴道闭锁起来,阻止子宫下垂。术后不能过性生活。而且还有许多其它弊病。只用于极个别年龄较大,子宫脱垂很厉害,但又经受不住较大手术的老年妇女。

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法很多。对一个病人来说,具体怎么治要看子宫脱垂的厉害程度和病人的体质状况。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选用以上不同的疗法。

子宫脱垂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更年期  子宫脱垂 免费索取子宫脱垂资料

上一篇:子宫脱垂的早期特征        下一篇:子宫脱垂不宜吃的食物有哪些

>> 返回子宫脱垂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