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妇科疾病 --> 子宫脱垂 --> 子宫脱垂中医介绍

子宫脱垂中医介绍

以子宫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垂于阴道外,或阴道前、后壁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膨出,甚至脱出阴道口外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
。本方适用于气虚型子宫脱垂,每日1剂。

3.首乌汤:首乌50g,枳壳50g,益母草25g,升麻10g,牡蛎20g。水煎服。本方适用于肾虚型子宫脱垂,每日1剂。

4.金樱子汤:金樱子100g,益母草100g,枳壳25g,升麻20g。本方适用于肾虚型子宫脱垂,每日1剂,水煎服。

5. 升麻9g,生白术9g,益母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每次饭前1小时服。

三、其它疗法

(一)外治法

1.熏洗方

(1)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蛇床子各30g,黄连6g,苦参15g,黄柏10g,枯矾10g。煎水熏洗坐浴,此方用于子宫脱出伴有黄水淋漓,湿热下注者。

(2)丹参16g,积壳16g,五倍子诃子肉各9g,煎水趁热熏洗外阴部。

(3)乌梅肉、五倍子、石榴皮各10g,煎水趁热熏洗外阴部,每日2次。

2. 外上药

(1)阴道内上药,双子粉(等量的五倍子及覆盆子)研细末,以香油调后用棉球蘸药塞入阴道穹窿处,每日4次,3~5天为一疗程。双子粉要经过消毒处理。

(2)蓖麻子涂顶心(百会)治妇人子宫出,痛不可忍。根据子宫脱垂的轻重,取鲜蓖麻子36~49粒,去壳捣烂,摊白纱布上,再将患者百会穴和前囱门之间的头发剪掉一小撮,暴露头皮,将上药隔纱布敷于此处。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每次贴敷2~3小时,7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可重复下一疗程。

中药

1.补中益气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1 日2次。2.十全大补九:每丸重9g,每次服1九,1 日2次。3.龙胆泻肝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1日2次。

针灸

1.体针疗法:主穴:维胞(关元旁开6寸,进针后大幅度捻转,病人即有子宫收缩感),子宫穴(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中点向内一横指),进针后向耻骨联合方向斜刺,深度以病人感到阴部发酸上抽感为止,三阴交。

配穴:长强、百会、阴陵泉。可同时灸百会穴。

每次可选1 ~2主穴,2~3个配穴,强刺激,不留针,以病人有酸、麻、胀、上提感为度。每周2~3次,2~3周为一疗程。

2.耳针疗法:以经络探测器或耳针探测器在耳廓,腰骶推部找出敏感点,以普通针灸针在敏感点针刺2~3分深,强刺激留外10~15分钟,每天1次,7~10天为1疗程。

3.温针疗法:采用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用毫针刺入,点燃艾条温灼针身和针刺穴位,时间以感应程度和病势轻重而定。

4. 头针:取穴:双侧足运感区、生殖区。刺法:10次为1疗程,停针3~5天,作第2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思路与方案:子宫脱垂虽然说主要由分娩损伤所引起,但不是在产后立即发病,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病,且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当就诊时往往都已表现出体质虚弱,精神疲倦,四肢无力,面色黄白,形体呈脏器下垂体质。因此,无论何种程度的子宫脱垂治疗时都应首先考虑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全身状况得到改善,这就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一、放子宫托前后的中医治疗

对一、二度子宫脱垂可首先考虑非手术疗法,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气虚型者以补中益气、固摄升陷为原则,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50g,人参15g,白术15g,当归15g,陈皮15g,升麻10g,柴胡15g,枳壳15g,益母草15g,牡蛎20g,甘草5g,鳖头1个、若兼肾虚腰痛加菟丝子2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二周为一疗程。肾虚型者,以补肾养血,益气升提为原则,方用大补元煎加味,人参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杜仲15g,熟地15g,当归15g,山药30g,升麻10g,菟丝子15g,首乌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一疗程。

二、手术前后的中药治疗

三度子宫脱垂的患者,一般都是病程长,病情较重,身体状况较差,不适宜直接采取手术治疗,也应首先采用中医的辨证治疗,调整机体,增强体质

|<< << < 1 2 3 > >> >>|

子宫脱垂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子宫脱垂 免费索取子宫脱垂资料

上一篇:子宫脱垂中医诊疗技术        下一篇:子宫脱垂有哪些临床表现

>> 返回子宫脱垂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