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 钩虫病 --> 钩虫病的中医介绍

钩虫病的中医介绍

本病的致病原因概而言之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为六淫外邪,尤其是湿热虫毒侵袭肌表或从口鼻而入;内伤主要是脏俯功能失调

以善食易饮,疲乏,皮肤萎黄,浮肿,大便检查有钩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中医病因

钩虫病的致病原因概而言之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为六淫外邪,尤其是湿热虫毒侵袭肌表或从口鼻而入,内伤主要是脏俯功能失调。    1. 湿热虫毒袭表犯肺多因机体卫外功能减退,以致在气候炎热潮湿情况下,在劳作时湿热虫毒之邪从皮肤而入。2. 脏腑功能失调 主要为饮食不当,生食米、茶、菜、土、炭之类,使虫从口而入,损伤脾胃或嗜好烟酒、过食辛辣肥厚以致脾胃失于健运,痰湿内生,湿蕴久化热。湿热内蕴加之虫积而发病。

中医病机

钩虫病的病机,主要是湿热虫毒,脾虚湿滞,气血两虚。湿热虫毒是钩虫病初期的主要病机。钩虫病患者排出粪便,其虫卵在适当的湿热条件下,迅速发育成钩蚴,然后由肌表或饮食入侵人体。虫毒侵及肌肤,引起皮疹、灼热、瘙痒、肿痛等皮肤感染的症状。由于肺与皮毛相合,由皮肤深及于肺,肺气失宣,导致哮咳、喉痒、胸闷等症状。脾虚湿滞,气血两虚为钩虫病后期的主要病机。钩虫由饮食入胃,或由肺卫及胃,导致肠胃气机失调,运化失司,出现腹胀便溏、恶心呕吐、异嗜等症状。病深日久,虫栖肠中,损伤脾胃。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虫毒内积,耗损水谷之精微,以致脾胃虚损日甚,气血化源不足,故易见面色萎黄,唇甲淡白,四肢无力,眩晕耳鸣眼花,肌肤不荣等症,甚则需自补水谷充养,则见食欲亢进。病情继续恶化,由脾胃损及心肾,导致心肾两虚。病损及心,则心悸气短、嗜卧、健忘之心脾两虚证:病及于肾,肾虚水泛,出现浮肿,甚则腹水、阳萎、经闭等脾肾两虚证。  

中医诊断

(1)初期:一般从钩蚴侵及人体后,1~2周内为初期。这一阶段多见皮肤受邪和虫邪犯肺的证候。其治疗以杀虫为主。①皮肤受邪:证候:当手足接触泥土后,很快出现局部皮肤奇痒、灼热、疱疹,搔破后,形成红肿或脓疱。证候分析:虫邪初侵皮肤,毒未深入,故只有皮疹、灼热、瘙痒、肿痛等局部皮肤感染受损的症状。如流黄水则表明兼夹湿热毒邪。 ②虫邪犯肺:证候:皮肤受邪数天之后,出现胸闷咳哮,喉痒难忍,咳嗽呈阵发性频咳,或干咳无痰,或有痰呈泡沫,或痰中带血,甚则频咳不止、痰鸣如水鸡声,胸闷气促,大汗出,唇甲青紫,苔白脉平或微数。证候分析:虫邪入肺,肺失宣肃,故有咳哮,喉痒、胸闷诸症,如病性偏寒,痰呈白色泡沫状。如痰中带血、脓稠,则病已热化。

(2)后期:钩虫病持续1~2个月,由钩蚴发育为成虫,侵入内脏,损伤脾胃,转入后期。此阶段有轻证与重证之不同,轻证为脾虚湿滞,重证为气血两虚。治疗以补虚杀虫为主,但应根据病情确定治法。一般应先驱虫后补血,或同时进行。若气血亏虚严重,全身情况较差,应首先补气养血,待全身情况好转,再行驱虫。驱虫后仍气血虚弱,应继续调补气血。(1)轻证,常见有湿困虫伏和脾虚湿滞的证候。①湿困虫伏:证候:脘腹疼痛或胀闷不舒,善食易饥,纳食腹胀,或嗜食生米、茶叶、木炭之类,大便不畅或便秘,矢气奇臭,舌苔厚腻、舌体或有虫斑、脉缓。证候分析:钩虫由饮食入胃,或由肺卫及胃,导致肠胃气机失调,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湿阻气滞,不通则痛,出现脘腹疼痛或胀闷不舒,善食易饥,纳食腹胀或嗜食生米、茶叶、木 炭之类。湿浊内蕴肠道,气机阻滞,肠道失润,出现大便不畅或便秘,矢气奇臭。舌苔厚腻,舌体或有虫斑,脉缓,则为湿困虫伏之征。②脾虚湿滞:证候:多有面色萎黄或面黄而虚浮,食后腹胀,肢软无力,气短头晕,舌质淡,苔白,脉虚弱等症状。证候分析:虫积肠中,吸吮精血,加之脾胃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故见面色萎黄少华,倦怠乏力,气短头晕;舌淡苔白脉虚弱等症状。(2)重证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淡白,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小便清长,心悸气短,耳鸣眩晕,异嗜生米、泥土、茶叶等,健忘失眠,精神不振,神疲肢软,男子阳萎,女子经闭、舌质淡红或齿印,脉极虚弱。证候分析:病久及肾、肾主水液,肾虚水无所主,故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心血不足,神失所养,故见失眠、健忘心悸,短气;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唇甲淡白,眩晕耳鸣;肾阳虚衰,故见形寒肢冷,男子阳萎;冲任不调故有女子经闭。

中医类证鉴别

1.胃疡、胃络痛、胃胀、胃癌:大便查不到钩虫卵。钡剂x线检查、胃镜检查有助于鉴别。

2.髓劳: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有助于诊断。3.肝热病、肝著:黄疸为巩膜亦黄,右胁肿块、触痛,转氨酶及肝功能异常。

疗效评定标准

钩虫病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贫血纠正;治疗后2周,粪饱和盐水漂浮法找虫卵三次阴性。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贫血改善;虫卵计数明显减少。

中医治疗

辨证分型治疗

(1)初期:

①皮肤受邪:治法:杀虫解毒,祛风止痒。

方药:内服羌活胜湿汤配合桃叶泄春汤熏洗。羌活胜湿汤重在祛风胜湿、解表散邪。方中羌活、独活祛风胜湿;防风、藁本发汗止痛而祛肌表风湿;佐以川芎活血祛风止痛;炙甘草协调诸药。配用桃叶泄春汤熏洗,既促进发表排虫之力,又有桃叶、苦参胜湿解毒,杀虫止痒。二方共用,取效尚速,可防止虫邪侵犯于肺。

②虫邪犯肺:治法:宣肺化痰,止咳杀虫。

方药:止嗽散合紫金丹。方中荆芥白前、桔梗、陈皮宣肺化痰,百部、紫菀理肺止咳,百部尚能杀虫,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化痰,止咳杀虫作用。如见寒邪偏盛,痰呈白色泡沫状者,加半夏、茯苓、桂枝,亦可改用小青龙汤加减治之;如病从热化,痰中带血,痰稠难咯者,加瓜蒌、川贝母知母,以润肺止咳。

(1)后期

(1)轻证,①湿困虫伏:治法:燥湿健脾,消积杀虫。方药:榧子杀虫丸加减。方中榧子、红藤、百部、苦楝根皮、雄黄大蒜均为杀虫解毒之品;用槟榔行气导滞。如兼腹胀满者,用雷丸枳实汤。方中雷丸、鹤虱、苦参、槟榔、金铃子杀虫消积;枳实、广木香行气导滞,且槟榔、金铃子亦有行气之功,故既可杀虫又可消胀。如系单纯钩虫感染,未夹杂蛔虫、鞭虫等,则用雷丸粉杀虫。 ②脾虚湿滞:治法:健脾燥湿,和中补血。方药:黄病绛矾丸加减。方中厚朴苍术、陈皮、燥湿健脾。甘草、大枣和中补血。加减:如有腹胀疼痛者,系钩虫扰胃,气机失调,加鹤虱、苦楝根皮,以驱虫止痒。(2)重证:治法:补益气血为主。方药:八珍汤加减。方中用人参、熟地甘温益气补血;白术、茯苓健脾法湿,助人参补 脾益气;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补益阴血:川芎活血行气,炙甘草和中益气,姜枣调和脾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之效。 如心脾两虚者,可用人参归脾丸;体力稍复,而虫未去者,可用雷丸粉或炒榧子杀虫,炒 榧子每日可用90~150g 嚼服,此药无毒,驱钩虫而不伤正气,可连用一周以上。

中药

(1)紫金丹:每次服0.12~0.15g,每日一次,临卧时服,忌饮酒。连服5天。不可多服,以防砒中毒。专治哮咳。

(2)黄胖丸:皂矾120g、针砂120g,均煅红醋淬,苍术180g、厚朴90g、蜜糖120g共

研末做成丸。每丸6g,每次1丸,一日二次。主治驱虫后,气血未复。

(3)加味绿矾散:苍术30g、厚朴30g、陈皮30g、甘草30g、槟榔24g、煅绿矾24g,共 研细末,每服3g,一日三次,主治钩虫病导致贫血者。

(4)榧子杀虫丸:榧子21g、槟榔21g、红藤21g、百部21g、苦楝根皮21g、雄黄3g、大蒜9g取汁。共研末为丸(散剂亦可)。主治湿困虫伏。

(5)桃叶、辣蓼草、葱、荆芥、苏叶、苦参各30g,水煮三、四沸,趁温暖时熏洗患处。外洗,用于钩虫病初期皮肤受邪阶段。

针灸

热熏法 用手指样粗的艾绒卷,点燃后在皮炎部位上熏,越近越好,以不烧伤皮肤为度,连续2分钟。

中西医结合治疗

钩虫病初起时按辨证分型法单纯服用汤药或成药加外用药可治愈;如果中度感染,用单纯中药治疗无效时加用西医驱虫药,驱完虫后用中药调理;如果重度感染伴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时配合西医驱虫,纠正贫血、补充高蛋白饮食等对症治疗。

钩虫病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钩虫病 免费索取钩虫病资料

上一篇:如何防治钩虫病        下一篇:钩虫病是什么病

>> 返回钩虫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