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 蛔虫病 --> 中医对蛔虫病的诊疗方法及介绍

中医对蛔虫病的诊疗方法及介绍

蛔虫病以食欲不振,脐周疼痛,甚或体瘦腹大,大便排虫或检查有蛔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蛔虫病以食欲不振,脐周疼痛,甚或体瘦腹大,大便排虫或检查有蛔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系由饮食不洁,或误食未经洗净的生冷瓜果蔬菜,及肥甘之物积湿生热而成。

中医病机

蛔虫寄生于小肠之内,吸食水谷精微,扰乱脾之运化和胃之受纳功能,损耗人体气血,故 使人嗜食而面黄饥瘦。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挟鼻孔;足阳明胃经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虫据胃肠,其毒素随湿热上熏,故齘齿,鼻痒,唇生小点如粟状。二经均行于面颊,故面生白斑。蛔虫喜温,畏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诸病源候论卷十八·蜕虫候》谓其“或因府脏虚弱而动,或因食肥甘而动。其发动,则腹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如蛔虫上窜入胃,使胃失和降,则引起恶心,吐 蛔,甚者蛔虫从口鼻而出。钻入胆道,使肝气郁闭,胆气不行,脘腹剧痛,有窜顶感,并形成蛔厥。蛔虫结聚成团,阻于肠中,格塞不通,则腹中剧痛。钻入阑门致左下腹疼痛拒按,气滞血瘀,肉腐血败,则亦可形成肠痈。

中医诊断

(一)如面部出现白色虫斑,巩膜有形状不规则之蓝色或米褐色小点,舌尖及舌侧有红色小刺,下唇粘膜有白色斑点或小颗粒,指甲有白色小点,耳翼糜烂,应考虑患蛔虫病。

(二)蛔虫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胃脘及右季肋部剧烈疼痛,有窜顶感,引及背心和右肩,疼痛时弯腰屈膝,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常常吐出酸苦水与蛔虫。痛止则如常人。但饥不欲食,口苦而渴。在痛发时四肢厥冷,切诊腹部柔软,或脘腹及右肋有压痛,脉乍大乍小,或见洪大。

中医类证鉴别

1.气腹痛:腹痛突发,疼痛剧烈,但检查无形质改变,无吐蛔、便蛔史,大便镜检无蛔虫卵。

2.赤[扁]虫病:常伴腹泻,便中或挟有肉虫如姜片状,大便检查可找到姜片虫卵。

中医治疗

(一)驱蛔:

1.川楝素 由苦楝皮中提取,主要用于肠蛔虫病。每片25mg,成人一次10片。儿童2 ~4岁服50~100mg,5~8岁服100~150mg,9~15岁服150~200mg。睡前用温开水送服。2. 使君子 性味甘温,功能杀虫消积健脾。主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等症。其提取物体外有麻痹猪蛔虫首部作用。用法用量:除去外壳,取净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取出 放凉食之。儿童自一岁开始给1g,每增一岁加1g,最高量不超过10~16g。也可按年龄大小给服10g (12岁以下)或20g (13岁以上),每日一次,连服2~3日。副作用最常见为呃逆,其次为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一般均较轻微,可自行消失。若蛔虫上攻,心腹作痛,宜采用《证治准绳》使君子散(炒使君子15g,甘草猪胆汁浸3g,白芜荑0.3g,苦楝子10g去核。为末,每服3g,或用水煎服。)杀之。

(二)蛔虫并发症的治疗1.胆道蛔虫病:当分寒热虚实而治。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为寒热错杂症。治宜用酸以安蛔,辛以驱蛔,苦以下蛔。方用《伤寒论》乌梅丸(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附子、 桂枝、蜀椒、干姜细辛、苦酒)。随证候寒热虚实之不同,而增减调理。若病势急骤属实者,可在本方基础上加入大黄、黑丑等攻逐之品。 2.蛔虫性肠梗阻:单纯型,加味麻仁汤(火麻仁杏仁白芍、川朴、枳壳、大黄、乌梅、川楝、槟榔陈皮、使君子)每日煎服1~2剂。感染型还应配合抗感染,输液、输血等综合措施,严密观察8~24小时,无效者应即转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速效肠虫净加番泻叶治疗蛔虫法:晚上睡前一次顿服速效肠虫净两片,口服糖开水 200ml,能刺激蛔虫吸入更多的药物。约1.5小时后,当虫体处于麻醉状态时,又给予导泻剂番泻叶5g反复泡饮,以利虫体尽快排出体外,可防止蛔虫性肠绞痛或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蛔虫并发症的治疗1.胆道蛔虫病治疗原则是镇痛、解痉,然后再考虑驱虫。①硝酸甘油舌下含服0.3~0.6mg合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病。此方优于阿托品,5分钟内胆绞痛即可缓解甚至消失,部分病人用药后有肠蠕动增加及腹隐痛、腹泻症状,停药后即可消失。②黄连素0.4~0.6,维生素C 0.6~1.0,一日3次。研末口服,蛔虫得苦酸后则安静,同时辅以维生素K38mg,每6~8小时肌注一次,以松弛痉挛的奥狄括约肌,待疼痛缓解1~2小时左右,给予足量的驱虫药物噻嘧啶、驱虫灵,促使虫体排出体外。可在症状消失一个月后,再驱虫一次。③针灸有一定疗效,一般先针迎香透四白,后针人中及曲池。也可配合中药乌梅丸或用米醋100ml加温开水和匀一次服,必要时4小时再服一次。2.蛔虫性肠梗阻: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应用解痉剂。也可用生豆油250g,一次口服或鼻饲,待缓解后再驱虫。急性肠梗阻者不宜采用药物驱虫,以免加重肠梗阻而导致肠破裂,必要时需采用手术治疗。

蛔虫病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蛔虫病 免费索取蛔虫病资料

上一篇:小儿蛔虫病治疗偏方        下一篇:小儿蛔虫病

>> 返回蛔虫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