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 鼠咬热 --> 小螺菌所致的鼠咬热

小螺菌所致的鼠咬热

病原体小螺菌属螺菌科。长约3~6m,似螺旋体,有2~6个规则螺旋,两端尖锐,每端有一根或一束鞭毛,运动活泼,革兰氏染色阴性,在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通过动物接种可被检出。

病原体小螺菌属螺菌科。长约3~6m,似螺旋体,有2~6个规则螺旋,两端尖锐,每端有一根或一束鞭毛,运动活泼,革兰氏染色阴性,在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通过动物接种可被检出。本型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亚洲为多。中国有散在病例报道,多在长江以南。鼠类是传染源,咬过病鼠的猫、猪及其他食肉动物也具有感染性。人被这些动物咬伤后得病,人群对本型普遍易感,以居住地卫生情况差的婴幼儿及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机会为多。人被病鼠咬伤后,小螺菌经伤口进入淋巴系统并引起局部淋巴结炎,进入血循环中可致菌血症、毒血症。潜伏期14~18天。起病急骤,表现寒战,高热达40℃以上,持续3~6日,随后体温迅速降至正常,经3~7天间歇,体温又升高。如此反复,呈回归热型。高热期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局部伤口肿痛、坏死,形成硬结状表面有黑痂的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触痛。半数病人的四肢、躯干出现大小不一的暗紫色皮疹,数量不多,可融合成片。重者发生谵妄、昏迷、菌血症和毒血症。体温正常期间,症状缓解,皮疹消退。未经治疗者可如此反复6~8次。根据鼠咬史、回归型发热,伴有原发病灶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可作出临床诊断。于发热时取血作动物接种分离病原菌,或取伤口分泌物作显微镜检查,有助于确诊。此外半数患者血清瓦瑟曼氏反应和康氏反应阳性,也有诊断价值。对本病除作一般性治疗外,局部伤口要作处理。对小螺菌既往用砷剂治疗,现首选青霉素治疗。预后一般较好。灭鼠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

鼠咬热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鼠咬热  小螺菌所致的鼠咬热 免费索取鼠咬热资料

上一篇:无发热症状的鼠咬热病例报道        下一篇:得了鼠咬热有什么症状

>> 返回鼠咬热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