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分泌、代谢、营养和肾脏疾病 --> 肾病综合征 --> 肾病综合征诊疗技术

肾病综合征诊疗技术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明显水肿为特征。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明显水肿为特征。一般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肾病,小儿时期绝大多数为原发性肾病。本病多发生于3~8岁儿童,男多于女。学龄前儿童以微小病变型多见,学龄儿童则以非微小病变多见。

本病属中医的“水肿”(阴水)范畴。本病病程较长,病情顽固,易复发。

辨证论治

1.脾肺气虚证

[证候]  全身浮肿,面目为著,小便减少,面白身重,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自汗出,易感冒,或有上气喘息,咳嗽,舌淡胖,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肺。

[方药]  胃苓汤合玉屏风散。主要药物: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苍术厚朴陈皮黄芪防风。伴腹胀尿少者加大腹皮薏苡仁以增强利水消肿的功效;胸闷纳呆者加砂仁枳壳、木香以健脾行气和胃。

2.脾肾阳虚

[证候]  全身浮肿,按之深陷难起,以腰腹下肢为甚,畏寒肢冷,面白无华,神倦肢软,少尿或无尿,舌淡而润,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  健脾温肾,化气利水。

[方药]  真武汤。主要药物: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如水肿明显者加五苓散、五皮饮以增强利水的作用;偏于阳虚者加补骨脂鹿角片补肾壮阳,偏于脾阳虚者加党参干姜温运脾阳;大便溏薄加炒扁豆、苍术健脾燥湿。

3.肝肾阴虚

[证候]  浮肿或轻或重,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心烦躁扰,口干咽燥,腰酸腿软,潮热盗汗,手足心发热,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知柏地黄汤。主要药物: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适用于久服激素,克伐肾阴,而致相火妄动证。若口干咽痛加天花粉清热生津;胃纳欠佳,兼有气滞者加砂仁、蔻仁、陈皮化湿行气和胃;头晕、头胀痛者加钩藤菊花、代赭石平肝潜阳。

4.湿热内蕴证

[证候]  面目及全身浮肿,尿少,脘闷腹胀,口干口苦,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甘露消毒丹。主要药物:白豆蔻、藿香、连翘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滑石川贝母。若湿热久羁,化燥伤阴,兼有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者,加知母、黄柏、阿胶滋阴清热;尿痛、尿血者,加大小蓟白茅根凉血止血。

5.气滞血瘀证

[证候]  面色晦暗或黧黑,唇色紫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少,脉涩。

[治法]  行气活血,化湿利水。

[方药]  桃红四物汤。主要药物:生地、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红花。桃红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逐瘀行血的功效,临证时常用薏苡仁、石韦、猪苓、益母草、泽兰等药,共奏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功。若脾肺气虚者加黄芪、白术补中益气;有湿热者加萹蓄、栀子、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厚朴、枳实行气破结、泻热通便。

经验方

1.验方一

[药物组成]  黄芪30~60克,益母草15~30克,白茅根30~60克,大枣10枚。

[功效]  益气养阴,利水消肿。

[适应证]  肾病脾虚兼血瘀湿热者。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2.验方二

[药物组成]  黑大豆250克,怀山药、苍术、茯苓各60克。

[功效]  益气养阴,利水消肿。

[适应证]  用于肾病恢复期。

[用法用量]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 6克,每日2~3次。

3.验方三

[药物组成]  玉米须60克。

[功效]  利水通淋。

[适应证]  肾病水

|<< << < 1 2 > >> >>|

肾病综合征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肾病综合征  低蛋白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免费索取肾病综合征资料

上一篇:肾病综合征病因病理(西医)        下一篇:应该如何护理肾病综合症

>> 返回肾病综合征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