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分泌、代谢、营养和肾脏疾病 --> 肾盂肾炎 --> 肾盂肾炎治疗 --> 中医治疗肾盂肾炎

中医治疗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以女子多见,属中医淋症范畴。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会产生一过性的氮质血症。因此,应限制蛋白质饮食.在限制的范围内应选食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当病情好转,尿量增多,每天尿量>1000毫升时,可开始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但每曰不得超过0.8克/公斤体重。

  低盐低钠饮食有水肿和高血压的病人应采用低盐、无盐膳食。低盐膳食一般每日用食盐小于3克或酱油10-15毫升。凡含盐多的食品均应避免食用,如咸菜、泡菜、成蛋、松花蛋、腌肉、海味、挂面等。无盐饮食是烹调时不加食盐或酱油,可用糖、醋、芝麻酱、番茄酱来调味。

限制高钾食物 当出现少尿、无尿或血钾升高时,应限制含钾丰富的蔬菜及水果,如黄豆芽、韭菜、青蒜、芹菜、菜花、香椿、菠菜、竹笋、百合、干红枣、鲜蘑菇、紫菜、榨菜、川冬菜、冬菇、杏、藕、高粱、玉米、扁豆、番茄、丝瓜、苦瓜等。限制入液量 应根据病人每天的尿量多少来控制入液量.一般的补充方法是除补充与前一日排出尿量等量的液体外,再多摄入液体500~1000毫升。如果尿量少或伴有水肿者,每日摄入的液体量应不超过1000毫升。

  供给适量热能和脂肪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应卧床休息.热量不要过高,膳食中脂肪的含量不宜多,且应以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油脂为主,即以植物油为主。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 由于限制含钾较多的食物,摄入的蔬菜和水果就要减少,维生素的摄入会明显减少,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症。应补充各种维生素制剂,尤其是维生素c,每日不应少于300毫克。

  关于肾盂肾炎病人困惑:

肾盂肾炎以慢性患者较为多见。这样的病人可因各种诱因反复发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灼热等症状。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培养可找到致病细菌。但有一部分病人虽然症状较重,但尿的细菌培养却无阳性发现。临床上,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尤其是灶性或愈合之肾盂肾炎,尿常规呈低细菌数或无菌。肾盂肾炎时无细菌尿的原因可能为:

①最常见的原因为,抗炎药物及化学疗法的使用抑制了细菌的活性。

②患侧输尿管的阻塞,使细菌不能随尿排出。

③尿酸碱度(pH值)在5.0以下或高度的尿液稀释(尿比重在1.003以下),不利于细菌的生长。

④迅速的尿流使细菌无机会繁殖,或某些细菌生长较慢或不易繁殖。

  ⑤也有一种理论认为,慢性肾盂肾炎为一种无菌性疾病,开始由细菌感染引起,以后细菌消失,而感染由细菌毒素的持续或自体免疫机制维持。

  预防肾孟肾炎复发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个人卫生:本病大多数为女性患者,必须做好家庭中的妇幼卫生,特别做好月经期、妊娠期及女婴尿布的卫生。尿道口及其周围一般是有细菌的,但不会引起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如尿液过度浓缩(饮水少)、月经期中、性生活后等,细菌才可侵人并沿尿道上行,感染膀胱和肾脏。由于女性尿道较短且宽,更易感染,女婴易被粪便污染尿道,必须注意:

  ①经常用温开水清洗女婴的外阴及肛门。

  ②月经期禁房事,保持外阴清洁,必要时以1:5000pp水坐浴。

  ③性生活后,排空膀胱,作外阴清洗。

  ④睡前排空膀胱,养成不憋尿的习惯,有尿意时即排尿。

  ⑤养成饮水习惯,保持尿液不被浓缩。

(2)保持尿路通畅:及时排除尿路流通不畅的因素,如为结石,应及时排石或碎石;如为肿瘤应及时手术治疗;如为前列腺肥大应及时用射频、药物或手术治疗;如为尿道狭窄应及时扩张;如为包茎应及时作包皮环切术。

(3)提高人体抵抗力:加强全身支持疗法,积极治疗引起人体抵抗力下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病、肿瘤等。

(4)必须应用微化中药治疗,并

|<< << < 1 2 3 > >> >>|

肾盂肾炎治疗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肾盂肾炎  眩晕耳鸣  腰膝酸软 免费索取肾盂肾炎治疗资料

上一篇:肾盂肾炎疗法汇总        下一篇: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原则

>> 返回肾盂肾炎治疗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