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骨与关节疾病 --> 类风湿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规范化治疗应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方案的治疗原则。每例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正规治疗。既要通过一线非甾类抗炎药(NSAIDs)等缓解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又要及时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或称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体滴度下降。然后,可考虑将DMARDs改为维持量,以一种或两种DMARDs配以最小剂量的NSAIDs直至病情完全缓解。

此外,个体化方案的选择中应特别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对重症RA或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者给予二联或三联DMARDs;对有磺胺药过敏史者应避免应用柳氮磺吡啶及西乐葆;年轻的RA患者不用雷公藤;而对于经正规DMARDs治疗无效及血清中有高滴度或多种自身抗体的难治性RA个体,可采取免疫净化(如免疫吸附)等治疗;对于关节腔积液者应及时给予穿刺抽液及关节腔内注射(<4次/年)得宝松或醋酸去炎松等药物。

  4、难治性RA的治疗

难治性RA多指经正规DMARDs治疗仍不能缓解的RA患者。对于其治疗方法国内外已有不少探索。

(1)新型免疫抑制剂的选择:新型免疫抑制剂可能对难治性RA有效。例如,对经MTX正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加用或换用爱若华可使患者的病情明显缓解,血清中抗体的滴度下降。环胞菌素A可使部分经MTX、SSZ及HCQ等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患者的病情减轻。最近的临床观察表明,Etanercept等生物制剂对难治性RA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

(2)CTX冲击治疗: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不少研究发现,CTX的小冲击(400mg,两周一次)或大剂量(800mg,2-4周一次)的治疗对病情顽固长期不能缓解的RA患者有效。

(3)激素的应用:对于关节肿痛明显、经正规DMARDs治疗长期不能缓解的难治性RA患者,在无禁忌症的前提下加用小剂量激素(强的松≤10mg)。个别患者可能需要短期应用强的松15-30mg/日,症状减轻后尽快减量。对于长期关节积液不消退者可关节腔穿刺抽液并局部注射激素。

(4)免疫净化治疗:免疫吸附、单个核细胞清除及血浆置换等免疫净化治疗对难治性RA的疗效肯定。但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免疫净化治疗仅适用于正规治疗无效,血清中有高滴度或多种自身抗体的难治性RA患者。同时,应强调与两种以上DMARDs的联合应用,才能达到使病情长期缓解的目的。

(5)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RA的疗效确切,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复发,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因该治疗有一定风险,且费用昂贵,应仅用于其它治疗无效的重症难治性RA。

(6)其它:滑膜切除术对长期滑膜炎、经久不愈者效果明显,且对缓解全身症状有益。关节畸形影响功能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此外,放射性滑膜切除术及关节腔内甲氨喋呤注射对迁延不愈的滑膜炎均有较好疗效。

  5、其它药物的合理选择

非甾类抗炎药(如扶他林等)是缓解RA症状的主要药物。这些药物大多对缓解RA的症状效果明显,起效较快。但是必须尽早加用DMARDs,并根据病情考虑是否两种甚至三种DMARDs联合应用。

塞来昔布及罗非昔布等COX2抑制剂的治疗作用与非COX2选择性NSAIDs的药效相当,但是前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明显较少是其优点。因此,COX2抑制剂对消化道反应明显者较为适用。此外,同时服用两种口服型NSAIDs利少弊多,应予避免。

综上所述,经正规的NSAIDs及DMARDs治疗,大多数RA患者均可以完全缓解。而早期规范化的治疗是使患者的病情长期缓解的关键。

|<< << < 1 2 > >> >>|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免费索取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类风湿关节炎如何正确用药?

>> 返回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