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呼吸系统疾病 --> 韦格纳肉芽肿 --> 医院怎样治疗韦格纳肉芽肿

医院怎样治疗韦格纳肉芽肿

联合治疗有显著疗效,特别是肾脏受累以及具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目前认为未经治疗的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预后很差,90%以上的患者在两年内死亡,死因通常是呼吸衰竭或/和肾功能衰竭。

治疗可分为3期,即诱导缓解、维持缓解以及控制复发。循证医学 (EBM) 显示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 (CYC)

联合治疗有显著疗效,特别是肾脏受累以及具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目前认为未经治疗的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预后很差,90%以上的患者在两年内死亡,死因通常是呼吸衰竭或/和肾功能衰竭。

1.糖皮质激素:活动期用泼尼松1.0 - 1.5mg/kg/d。用4~6周,病情缓解后减量并以小剂量维持。对严重病例如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呼吸道病变伴低氧血症如肺泡出血、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可采用冲击疗法;甲基泼尼松龙1.0 g/d? 3天,第4天改口服泼尼松1.0~1.5mg/kg/d,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

2.免疫抑制剂

(1)环磷酰胺: 通常给予口服CYC1 - 3 mg/kg/d,也可用CYC 200mg,隔日一次。对病情平稳的患者可用1mg/kg/d维持。对严重病例给予CYC 1.0g冲击治疗,每3 ~ 4周一次,同时给予每天口服CYC100mg。CYC是治疗本病的基本药物,可使用一年或数年,撤药后患者能长期缓解。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继发感染等。循证医学显示,CYC能显著地改善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生存期,但不能完全控制肾脏等器官损害的进展。

(2)硫唑嘌呤:为嘌呤类似药,有抗炎和免疫抑制双重作用,有时可替代CYC。一般用量为2~2.5mg/kg/d,总量不超过200 mg/d。,但需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而定,用药期间应监测不良反应。如CYC不能控制病情,可合并使用硫唑嘌呤或改用硫唑嘌呤。

(3)甲氨蝶呤 (MTX):MTX一般用量为10 ~25mg,一周一次,口服、肌注或静注疗效相同,如CYC不能控制可合并使用之。

(4)环孢霉素:作用机理为抑制IL-2合成,抑制T淋巴细胞的激活。优点为无骨髓抑制作用。但免疫抑制作用也较弱。常用剂量为3 ~ 5mg/kg/d。

(5)霉酚酸酯:初始用量1.5g/d,分3次口服,维持3月,维持剂量1.0g/d,分2 ~ 3次口服,维持6 ~ 9月。

(6)丙种球蛋白: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与补体和细胞因子网络相互作用,提供抗独特型(anti-idiotypic)抗体作用于T、B细胞。大剂量丙球还具有广谱抗病毒、细菌及中和循环性抗体的作用。一般与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合用,剂量为300 ~ 400mg/kg/d,连用5 ~ 7天。

3.其他治疗

(1)复方新诺明片:对于病变局限于上呼吸道以及已用泼尼松和CYC控制病情者,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2 ~ 6片/日),认为有良好疗效,能预防复发,延长生存时间。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时,应注意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所致的肺炎,约6%的韦格纳肉芽肿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的过程出现卡氏肺囊虫肺炎,并可成为韦格纳肉芽肿的死亡原因。

(2)生物制剂:对泼尼松和CYC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可试用TNF-α受体阻滞剂(Infliximab,商品名Remicade和Etanercept,商品名Enbrel)。

(3)血浆置换:对活动期或危重病例,血浆置换治疗可作为临时性治疗。但仍需与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合用。

(4)急性期患者如出现肾衰则需要透析,55% - 90%的患者能恢复足够的功能。

4.对于声门下狭窄、支气管狭窄等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治疗。

【预后】

韦格纳肉芽肿通过用药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加CYC联合治疗和严密的随诊,能诱导和维持长期的缓解。近年来,韦格纳肉芽肿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过去,未经治疗的韦格纳肉芽肿平均生存期是5个月,82%的患者一年内死亡,90%多的患者两年内死亡。目前大部分患者在正确治疗下能维持长期缓解。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难以控制的感染和不可逆的肾脏损害,年龄57岁以上,血肌酐升高是预后不良因素。此外,ANCA的类型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似乎无关,但有

|<< << < 1 2 > >> >>|

韦格纳肉芽肿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医院怎样治疗韦格纳肉芽肿  韦格纳肉芽肿 免费索取韦格纳肉芽肿资料

上一篇:韦格纳肉芽肿有哪几种鉴别诊断        下一篇:什么叫韦格纳肉芽肿

>> 返回韦格纳肉芽肿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