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急症处理 --> 晕厥 --> 晕厥鉴别诊断

晕厥鉴别诊断

驱症状发作时有意识丧失可有尿失禁肢体抽搐咬破舌头等脑电图及脑CT或MRI有异常发现癔病发作时多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发作持续时间长发作时无意识消失对周围的人与物有反应眩晕病前多无明显的诱因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或运动错觉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

2.直立性低压性晕厥

患者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位时血压迅速下降而导致脑血流量不足出现晕厥症状时叫做直立性低血压

(1)病因: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的因素或学说有:○1一种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植物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导致中枢或周围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2体内传导功能缺陷使去甲肾腺素的合成不足○3儿茶酚胺的代谢障碍构成植物神经和锥体外系疾病的基础而多巴胺脱羧酶及高香草酸等也发现减少○4下肢及内脏血管壁内的压力感受器反应失常因而发生站立时小动脉反射性收缩障碍及静脉回流下降

(2)病理表现:神经多系统变性及萎缩或植物神经节脊髓的侧角细胞脑干小脑皮质基底节的各核群内均有变性改变特别是壳核背侧部与黑质尾端蓝斑核下橄槛核背侧迷走神经核变华明显

(3)临床表现:多在中年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陷袭病程可从数月至数年长者可达10年以上早期只有轻微的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的症状以后缓慢进展可出现以下症状:○1直立性低血压:当站立行走过久时可出现头晕视物模糊一过性黑蒙甚至晕厥亦可发生猝倒发作突然心率无变化历时几秒或者1-2min恢复患者卧位时血压正常也有高于正常者直立时血压显著下降下降幅度4.0-6.7kPa (30-50)mmHg)严重者每当变换为直立性体位血压即迅速下降并发生晕厥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自主神经中枢的病变阻断了压力感受器的反射弧而产生也有周围性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2自主神经症状:常见的为阳瘘月经失调局部或全身发汗异常括约肌障碍如尿频尿急尿潴留或失禁便秘或顽固腹泻等体温波动或伴有Horner征晚期患者常有呼吸障碍甚至呼吸骤停○3躯体神经症状:常有言语不清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小脑体征;肌肉强硬静卡震颤活动少面具脸慌张步态等帕金森样症状;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等锥体束征其他还有脑神经麻痹肌萎缩痴呆虹膜萎缩声音嘶哑等神经损害体征

(4)辅助检查:○1卧立立位血压通常下降幅度4.0-6.7kPa(30-50mmHg)○2膀胱测压无张力型○3脑脊液检查正常○4肌电图可见散在纤颤及束颤电位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减低○5头颅CT常见小脑半球或蚓部及中脑桥脑萎缩第四脑室扩大有些皮质萎缩及侧脑室增大

(5)诊断:追问病史中可能有夜晚或白天于起床或久站后出晕厥史测卧位及直立位的血压下降幅度达4.0-6.7kPa(30-50mmHg)以上有相应的临床症状者并能排除药物等所导致的继发性血压降低另外常可伴有阳痿无汗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或伴有锥体外系功能损害等

3.排尿性晕厥  排尿性晕厥发生于排尿或排尿结束时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和晕厥最常发生在病者午夜醒来排尿时清晨或午睡起来排尿时也可发生

4.颈动脉窦性晕厥   又称颈动脉窦综合征是由于颈动脉受刺激颈动脉硬化或其邻近病变衣领过紧时发生如颈动脉窦附近有肿瘤炎症外伤受到牵拉或颈动脉窦受到外力的压迫等导致颈动脉窦性晕厥发作临床上可人为1迷走型:有反射性窦性心动过缓或有房室传导阻滞;2减压型:主要表现为血压显著下降;3中枢型:主要表现为晕厥而血压和心率表现不明显在临床上做颈动脉窦加压实验时可使心率变慢或血压降低或引起晕厥发作

5.仰卧位低血压性晕厥   主要见于孕妇后期腹腔内巨大肿瘤血栓性静脉炎下腔静脉内膈膜样阻塞及静脉原发性平滑肌瘤等主要表现为:仰卧时患者血压骤降心率加快及晕厥发作发生机理主要是因为肿物机械

|<< << < 1 2 3 > >> >>|

晕厥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晕厥  晕厥鉴别诊断 免费索取晕厥资料

上一篇:晕厥诊断        下一篇:辨识晕厥 现场急救

>> 返回晕厥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