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口腔疾病 --> 牙折 --> 牙折

牙折

牙折是指牙齿受到急剧的机械外力作用造成的牙齿折断。多见于上前牙,常伴有牙髓和牙周组织的损伤,严重者常伴有牙槽突骨折。临床上常根据其折断的位置而分为:冠折、根折、冠根折。

牙折是指牙齿受到急剧的机械外力作用造成的牙齿折断。多见于上前牙,常伴有牙髓和牙周组织的损伤,严重者常伴有牙槽突骨折。临床上常根据其折断的位置而分为:冠折、根折、冠根折。

【诊断】

1.冠折  有创伤史,牙冠部牙釉质牙本质折裂,如未露髓只有牙齿敏感症状.已露髓者则可见粉红色穿髓点中出血点,探之疼痛明显。

2.根折  有创伤史,牙齿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松动,越近牙颈部疼痛及松动越明显.可借助X线片进行诊断。

3.多有牙髓暴露,并有明显的咬合痛.X线检查和透照法可分别帮助诊断。

【治疗措施】

1.冠折  缺损少,牙本质未暴露的冠折,可将锐缘磨光。牙本质已暴露,并有轻度敏感者,可行脱敏治疗。敏感较重者,用临时塑料冠,内衬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粘固,待有足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后(6~8周),再用复合树脂修复牙冠形态;此时,须用氢氧化钙制剂垫底,以免对牙髓产生刺激。牙髓已暴露的前牙,对牙根发育完成者应用牙髓摘除术;对年轻恒牙应根据牙髓暴露多少和污染程度作活髓切断术,以利于牙根的继续发育。牙冠的缺损,可用复合树脂修复或用人工冠修复。

应该特别指出,凡仍有活力的牙髓,应在治疗后1、3、6个月及以后几年中,每半年复查1次,以判明牙髓的活力状况。牙齿的永久性修复都应在受伤后6~8周进行。

2.根折  根折的治疗首先应是促进其自然愈合,即使牙齿似乎很稳固,也应尽早用夹板固定,以防活动。除非牙齿外伤后已数周才就诊,而松动度又较小就可不必固定。

一般认为根折越靠近根尖其预后越好。当根折限于牙槽内时,对预后是很有利的,但折裂累及龈沟或发生龈下折时,常使治疗复杂而且预后亦差。

对根尖1/3折断,在许多情况下只上夹板固定,无需牙髓治疗,就可能出现修复并维持牙髓活力,那种认为根折牙应进行预防性牙髓治疗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根折后立即进行根管治疗术常常有可能把根管糊剂压入断端之间,反而影响其修复。但当牙髓有坏死时,则应迅速进行根管治疗术。

对根中1/3折断可用夹板固定;如牙齿冠端有错位时,在固定前应复位。复位固定后,每月应复查1次,检查夹板是否松脱,必要时可更换夹板。复查时若发现根折冠段牙髓坏死,应及时拔髓。如根折根尖段牙髓仍有活力,则只需作根折冠段的根管治疗术;若根折根尖段牙髓已坏死,就应一并作根管治疗术。判断根折根尖段牙髓是否有活力的方法是:拔除冠段牙髓并冲洗后,用光滑髓针检查,若有疼痛或出血,表明根尖段牙髓仍有活力;反之,若根髓全部坏死,则应作全根管治疗术。根管不用牙胶尖充填而用聚羧酸锌粘固粉将钛合金针或钴铬合金桩粘固于根管中,将断端固定在一起,以利根面的牙骨质沉积。当因治疗需要将根尖部断块用手术方法去除后,因冠侧段过短而支持不足时,常需插入钛合金根管骨内种植桩以恢复牙齿原来的长度,同时牙冠部用夹板固定。这样骨组织会在金属“根”周围生长而将病理动度消除。

颈侧1/3折断并与龈沟相交通时,将不会出现自行修复。如牙根长度足以进行桩冠修复时,可用切龈术,或用正畸牵引法或牙槽内牙根移位术,将牙根断端牵出暴露于龈上以便修复。

纵行根折的预后不佳,往往需拔牙。有时可试行根管治疗术后,作牙体半切除术或截根术。

粘着夹板技术是固定根折最简便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患牙复位,拭净唇面,并用95%乙醇擦拭、擦干、吹干,隔湿。以同法处理两侧健康牙(至少每侧1个牙)。

(2)取0.4mm直径不锈钢丝,其长度相当于患牙冠宽度加上两侧至少各1个正常牙的宽度,将其弯成弓型,使它与这些牙的唇面外形相一致。

(3)将牙齿唇面中1/3处酸蚀

|<< << < 1 2 3 > >> >>|

牙折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牙折  牙折 免费索取牙折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牙折概述与诊断

>> 返回牙折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