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早期诊断的最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来自美国Mayo Clinic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患有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PBC)的患者的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更有可能在血液中携带这种病的生物标志物。利用这一信息,医生就可以对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患者亲属进行简单的血液测试,以便在造成不可逆转的肝脏损伤之前进行诊断和治疗。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本月的《Hepatology》上。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肝内及中等大小胆管的慢性淤胆性炎症性肝病。由于胆管的破坏和闭塞,导致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最终死于各种并发症。PBC常伴有高强度的抗线粒体抗体(AMA),病程早期就出现AMA是本病的特点。PBC的患者90%为中年女性,年龄在30~65岁之间。PBC患者血清中可检出自身抗体,如抗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Lamin抗体等)及抗平滑肌抗体等,但以抗线较体抗体检出率最高。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306位PBC患者的直系亲属以及196位健康成人的亲属的抗线粒体抗体。在前者血液内存在率为13.1%,后者为1%。而在女性中这一数字更高,姐妹是20.7%,母亲15.1%,女儿9.8%。虽然出现这些抗体并不意味着患有PBC,但这表明对疾病存在易感性,特别是结合考虑家族病史情况下。 研究人员认为,新的发现对更好地了解PBC的基因易感性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组接下来将对PBC病人的直系亲属进行长期跟踪分析,以进一步确认以上发现,并希望最终弄清引发这种疾病的原因。
肝硬化是一种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主要是肝实质细胞广泛破坏、变性、坏死与再生,纤维组织增生,以及正常的肝结构紊乱。由于瘢痕的收缩,倒置肝脏质地变硬,形成了肝硬化。肝机能减退,肝脏生成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减少,白蛋白参于血浆蛋白所产生的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液的阻力减小,在血压的作用下,血中的漏出液增多,过多的组织液积聚在腹膜腔内时,即成了腹水症。
胆汁性肝硬化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Secondary Biliary Cirrhosis)。后者由肝外胆管长期梗阻引起。一般认为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被激活后,攻击中、小胆管,导致炎症反应。组织学上,颇似宿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与肝脏同种移植的排斥反应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上,病情缓解与恶化交替出现,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体液免疫显著异常,抗线粒抗体阳性率达90%~100%,80%患者其滴度大于1:80,有人在研究PB C时,甚至把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作为病例纳入标准。部分患者尚有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甲状腺抗体等,这些抗体与相应抗原可形成大的免疫复合物,通过补体系统引起免疫损伤。
肝硬化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肝硬化 早期 诊断的最新方法 免费索取肝硬化资料
上一篇:肝硬化全身其他系统表现 下一篇:如何发现和治疗早期肝硬化?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