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泌尿系统疾病 --> 精囊炎 --> 精囊炎

精囊炎

精囊炎是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氏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及假单胞菌等引起,精囊炎在青壮年时期男性比较多见。

概述

精囊炎是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氏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及假单胞菌等引起,精囊炎在青壮年时期男性比较多见。

当精囊邻近器官:如前列腺、后尿道、结肠等有感染或任何情况下导致前列腺、精囊充血时,为非作歹的细菌就会乘机捣乱,侵及精囊,诱发精囊炎。临床上将精囊炎分为两类。

(1)急性精囊炎:全身症状为周身疼痛,畏寒发热,甚至寒战、高热、 恶心、呕吐等,泌尿系症状主要为尿道热灼感、尿频、尿急、尿疼及终末血尿与尿流滴沥等前列腺炎症状,伴会阴部及直肠内剧痛,大便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可影响性功能,性交时可引起剧痛。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都升高。

(2)慢性精囊炎:多为急性精囊炎病变较重或未彻底治疗演变所致。 还有部分病人系因经常性兴奋或手淫过频,引起精囊前列腺充血,继发感染,导致慢性精囊炎。慢性精囊炎的症状和慢性前列腺炎不易区别,经常同时存在。精液中含有血液(血精)为慢性精囊炎的特征,且不易自止,每于射精时出现,延续数月。

症状:

(1)血精:表现为射精时排出血精,精液呈粉红色或红色或带血块。急性者血精现象更明显。

(2)尿频、尿急、尿痛:急性者尿急、尿痛症状明显,并可见排尿困难。慢性者以尿频、尿急,并伴排尿不适、有灼热感为明显。

(3)疼痛:急性者可见下腹疼痛,并牵涉到会阴和两侧腹股沟。慢性者则可出现耻骨上区隐痛,并伴会阴部不适。疼痛症状在射精时明显加剧。

(4)其他症状:可有发热恶寒、寒战,此为急性精囊炎所见的全身症状。血尿,也是急性精囊炎的表现之一。而射精疼痛,性欲低下、遗精、早泄为慢性者所见。

(5)辅助检查:精液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精液细菌培养为阳性。血常规检查,急性者可见血中白细胞明显增加。

精囊炎患者做肛门指诊时可触及肿大的精囊,并伴有触痛。也可在下腹部、会阴部及耻骨上区轻度压痛。

治疗:

  

精囊并不是贮存精液的器官,而是男性生殖器的附属腺体。为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位于膀胱底的后方,输精管壶腹的外侧。形状为上宽下窄,前后稍扁,表面凹凸不平,上端游离,较膨大为精囊底,下端细直,为其排泄管。因为精囊的结构特点,发生炎症后,引流不畅,细菌侵入后易祸根常留,很难彻底治愈。为了防止精囊炎迁延不愈,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精囊炎,都应彻底治疗。

(1)选用恰当的抗生素:急性精囊炎应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后,再继续用药1~2周;慢性精囊炎则需继续用药4周以上,以巩固疗效。据我们的经验,头孢二代的西力欣及喹诺酮类的奥复兴静脉应用效果不错。

(2)局部治疗:黄连素离子透入,大便后用1‰黄连素20毫升灌肠,用此药浸湿纱布垫置于会阴部,并连接在直流电理疗器的阳极上,阴极敷于耻骨上,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每10次一个疗程。温水坐浴(水温42℃)及会阴部热敷,以改善局部血运,助炎症消退。避免坐时间过长,以防盆腔充血。

(3)卧床休息:给予通便药物保持大便通畅。

(4)避免过多房事:以减少性器官充血程度。慢性精囊炎的病人可定期 (每周1~2次)作精囊前列腺按摩。一为增进前列腺及精囊血运,二为促进炎性物质排出。

(5)生活规律化:劳逸结合,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6)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顾虑,尤其是血精病人的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7)对于血精治疗:尚可用乙烯雌酚1毫克加强地松5毫克口服,每日3 次,连服2~3周,多能使血精停止。

预防:

1、调节性生活,不要频繁,并应注意性生理卫生,以防止前列腺的过度充血及生殖器官感染的发生。  

2、注意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生活

|<< << < 1 2 > >> >>|

精囊炎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精囊炎 免费索取精囊炎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精囊炎的概述

>> 返回精囊炎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