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肝豆状核变性 --> 肝豆状核变性的饮食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的饮食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又称Wilson Disease (WD)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又称Wilson Disease (WD)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特点是脑基底核变性、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肝硬化和肾功能损害。器官组织中尤其是肝、脑、肾和角膜中有大量铜沉积。但它又是少数对症治疗有效的遗传病之一,其疗效与开始治疗的时间、饮食控制、是否坚持长期服药密切相关。

饮食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利用食物因素,大大减少铜的摄入、促进铜的排出,保护肝功能,减轻症状,防止病情发展,维持和巩固已获得的疗效。饮食治疗是治疗本病的一项基本的、必要的有效措施,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而饮食护理是重要的一环。

1.低铜饮食

必须让患者知道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把饮食治疗建立在患者自觉自愿的基础之上, 同时做好必要的饮食指导。我们给予病人每天饮食中铜的含量不超过1~l.5mg。

⑴禁止使用铜制的炊具、器皿烧煮食物。

⑵禁用含铜高的食物:肥猪肉、动物内脏和血、小牛肉等;各种豆类、坚果类和菌类、贝类、牡蜗和虾蟹类;龙骨、娱蛤、乌贼、鱿鱼、河蚌、螺狮、全蝎僵蚕等动物性中药,以及巧克力、可可、咖啡等。

⑶尽量少吃含铜较高的食物:如牛肉、鸡蛋、菠菜、香菜、芥菜、茄子、芋头、葱、糙米、标准面和蜂蜜等。

⑷适宜日常摄食的低铜食物:如精白米、面、瘦猪肉、瘦鸡鸭肉、马铃薯、小白菜、萝卜、藕、茎蓝、桔子、苹果、桃子及砂糖、牛奶(不仅低铜,而且长期服有排铜效果)。

⑸适量选用Zn、M n 含量高的食物, 可抑制Cu 在肠道吸收。

⑹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构成组织和修复细胞的重要物质,还有保护肝的功能。据报道,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氨基酸与铜结合,促进铜的排出。一般给予1.5~2g/kg · d,多选用蛋清、牛奶及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大多数HLD患者有肌强直或严重震颤、不自主运行致体力消耗过多,故应注意适当补充营养。

⑺降低脂肪摄入量:有可能增加尿铜排泄。

⑻高糖类饮食:可能保护肝并促进铜的排出,但应选用精白米、面,因为胚芽和糠鼓等含铜量较高。

⑼增加有机酸摄入:因有机酸与铜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 延缓铜的吸收, 加速其排泄。

⑽由于铜盐沉积继发钙、磷代谢障碍,加上金属络合剂药物的长期使用,往往形成弥漫性骨质脱钙,应给去油骨头汤、蛋黄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口服或静脉补充钙剂,儿童患者还应同时给予维生素D。

2.饮食护理

另外,给予饮食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浓茶、咖啡、肉汤、鸡汤等食物,以免加重脑损害;对病情严重、进干食易呛及吞咽困难者,烹饪方法采用蒸、煮、烩、炖的方法,将食物制成半流质或软饭。

⑴口服驱铜药物:如服用PCA,此药副作用可引起维生素B6 缺乏的神经炎, 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6; 服用DMSA,应适量服用碳酸氢钠,防止酸碱失衡;抑制Cu吸收的Zn制剂和肝豆片,最好和青霉胺不同时服用,间隔2 h。

⑵补充钙剂:由于铜盐沉积继发钙、磷代谢障碍,加上金属络合剂药物的长期使用,往往形成弥漫性骨质脱钙,应给去油骨头汤、蛋黄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口服或静脉补充钙剂,儿童患者还应同时给予维生素D。

⑶补充B族维生素:长期摄食含铜量较低的精米、白面可以引起B族维生素缺乏,因此要适当搭配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或定期口服复合维生素B。

⑷改善贫血饮食:肝豆状核变性多有溶血性贫血,因此需补充含铁和维生素C多的食物,对改善症状是十分有利的。

⑸并发症的饮食护理

①HLD患者如出现假性球麻痹等引起吞咽困难者切忌进食馒头、包子、烧饼等块状食物,以防止误咽

|<< << < 1 2 > >> >>|

肝豆状核变性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肝豆状核变性的饮食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 免费索取肝豆状核变性资料

上一篇: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整体护理        下一篇:肝豆状核变性预防常识

>> 返回肝豆状核变性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