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血液系统疾病 --> 缺铁性贫血 --> 如何判断宝宝患缺铁性贫血

如何判断宝宝患缺铁性贫血

“富贵病”又叫“文明病”,是指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引发的一大组常见病症的俗称,包括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这组病症与人的身体吸收营养物质过多、运动量不足、消耗太少等因素有极大关系,也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富贵病”原本多发生在成人身上,但是近年来却也多见于儿童。

什么是“富贵病”?

“富贵病”又叫“文明病”,是指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引发的一大组常见病症的俗称,包括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这组病症与人的身体吸收营养物质过多、运动量不足、消耗太少等因素有极大关系,也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富贵病”原本多发生在成人身上,但是近年来却也多见于儿童。

儿童缺铁性贫血就已经成为除肥胖、高血压之外的又一新儿童富贵病。

缺铁性贫血、肥胖、高血压,已经成为现代宝宝高发的“富贵病”,本栏目将分三期,陆续介绍这些富贵病的成因以及预防、治疗办法。

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也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宝宝反而会得营养缺乏病呢?主要与宝宝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和偏食有关。

缺铁性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宝宝,而断奶期喂养不当,未及时补充铁质是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宝宝在婴儿时期每天需要铁约为0.5~1.5毫克,一般母乳含铁约为1.5毫克/升,牛奶为0.5毫克/升;而母乳中的铁有50%可被吸收。显然如果不通过其他途径补充铁剂,就必然会导致宝宝缺铁性贫血。 

宝宝体内铁储存不足,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致病。贫血会使血液带氧能力减低,对宝宝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功能,以及体格发育和智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判断宝宝得上了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宝宝大多起病缓慢,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的发展速度;一般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常有烦躁不安、精神不振、活动减少、食欲减退、皮肤苍白、指甲变形(反甲)等表现;较大的宝宝还可能跟家长说自己老是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慌气短,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肢体浮肿,心力衰竭等症状。

如发现宝宝有以上贫血的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做贫血检查,不应擅自盲目用补血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哪些坏习惯容易使宝宝得上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除少数先天性体质影响外,主要原因还和宝宝平时饮食、生活习惯有关。不喜欢吃蔬菜,习惯吃快餐。宝宝饮食中缺少铁,初期是宝宝体内进入铁耗竭期,血清铁蛋宝宝白减低,若缺铁进一步加重,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则易导致宝宝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会有哪些严重危害?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如果不及时补铁,可能会出现体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细胞免疫水平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易诱发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缺铁还会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使宝宝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吃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提高血色素。这些食物主要有瘦肉、猪肝、蛋黄、海带、鸡肝、紫菜、香菇和豆制品等。 

鸡蛋黄:

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其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素,所以它是宝宝补充铁的一种较好的辅助食品。 

动物血液:

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里铁的利用率为12%,市场上出售的血豆腐,是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一种好食品。

动物肝脏:

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较易被人体吸收。 

芝麻酱:

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好的婴幼儿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可给宝宝添加入餐饭中食用。 

黄豆及其制品:

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为高,要多给孩子吃豆制品。&nb

|<< << < 1 2 > >> >>|

缺铁性贫血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缺铁性贫血  如何判断宝宝患缺铁性贫血 免费索取缺铁性贫血资料

上一篇:缺铁性贫血吃什么好?        下一篇:尽早防治缺铁性贫血

>> 返回缺铁性贫血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