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的简介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
该病多见于视神经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的晚期,颅内及眶内占位性病变,颈内动脉硬化,颅骨发育异常及眼压升高,视神经的钝挫伤、穿刺伤,颅底骨折,视神经鞘膜内出血,奎宁、铅、酒精等影响以及糖尿病、妊娠、贫血或维生素缺乏等引起。局部营养障碍如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动脉硬化、缺血性视乳头病变、青光眼以及急性失血等,遗传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性家族性视神经萎缩等亦可发生视神经萎缩。
分类
根据原发病致病的部位不同(球内段、球后段或颅内段),可分为上行性萎缩和下行性萎缩。临床上习惯根据视乳头形态分为原发性(单纯性)萎缩和继发性萎缩。此外,还有根据病因而命名者,如外伤性视神经萎缩、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等。
1、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原发病变起自球后,萎缩过程为下行性。常见于视神经直接损害,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骨管骨折或出血压迫视神经,晚期梅毒引起的视神经萎缩,还有遗传性(如Leber氏病)或中毒性视神经萎缩等。
2、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原发病变在视乳头本身或视网膜脉络膜血管,萎缩过程多为上行性。常见于视神经乳头炎,视乳头水肿,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乳头病变,青光眼性神经萎缩及视乳头血管炎性视神经萎缩等。
3、 双重性视神经萎缩
根据不同条件可以是原发性下行性,也可以是继发性萎缩。如颅内炎症,肿瘤压迫造成的视乳头水肿或视神经乳头炎引起的萎缩,皆属此类。
临床表现
主要为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和视乳头褪色。眼外部常无变化,重症患者可见瞳孔散大。视力降低常为渐进性,并伴有夜盲及色觉障碍,严重者可致失明。但亦有视力突然丧失,而后出现眼底变化者,如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及外伤等。视野一般为同心性缩小,有时呈偏盲或局限性缺损,以红色及绿色视野受损较重。
1、 视力减退,不能够用镜片矫正。
2、视野改变,根据视神经损害的部位不同,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如向心性收缩、中心或旁中心暗点、偏盲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人视野和视力可在正常范围,仅表现为色觉减退。查红色视野有助诊断。
诊断
仅根据眼度视盘灰白或苍白是无法确诊的,必须结合视功能检查才能诊断。由于该病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对每个病人来讲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眼部检查,才能作出准确的病因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首先应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性,辅以头颅X线等检查,一般可列入常规,其他头颅CT及MRI等亦选择性应用。
治疗
本病中医称“青盲”。其具体治
视神经萎缩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的简介 免费索取视神经萎缩资料
上一篇:视神经萎缩有哪些临床表现? 下一篇:视神经萎缩的病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