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眼科疾病 --> 视神经萎缩 --> 视神经萎缩的专方治疗

视神经萎缩的专方治疗

视神经萎缩是一种视神经纤维在各种病因影响下发生变性和传导功能障碍而致视力减退或丧失的一种严重眼病。病因十分复杂,治疗十分困难。

视神经萎缩是一种视神经纤维在各种病因影响下发生变性和传导功能障碍而致视力减退或丧失的一种严重眼病。病因十分复杂,治疗十分困难。

以下是视神经萎缩的专方治疗

(1)十子明目汤

组成: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桑椹子、楮实子各15克,白蒺藜、潼蒺藜、茺蔚子、地肤子秦皮、葛根、升麻各10克,金樱子5克,鸡血藤30克。

加减:气虚体弱加人参;血虚加当归;气血双虚加山药白术;气滞血瘀加丹参泽兰枳壳地龙。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配合西药及针灸,共治疗59例,计98只眼,基本痊愈23只眼,显效28只眼,有效12只眼,无效35只眼,总有效率为64.3%。

(2)羊肝丸

组成:白羯羊肝1具(竹刀切成薄片,新瓦焙干),菟丝子、车前子、麦冬(去芯)、白茯苓、五味子、枸杞子、茺蔚子、苦葶苈、蕤仁(去壳)、地肤子(去壳)、建泽泻、北防风、枯黄芩、杏仁(去皮尖,炒)、辽细辛肉桂心、亨葙子各60克,熟地90克。

用法:将以上诸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温开水送服,早晚各1次。

疗效,共治疗99例,总有效率为65.7%~95.5%。

(3)加减丹栀逍遥散

组成:当归、白芍、云茯苓、焦白术各10克,炒栀子、丹参、柴胡、钩藤各6克,五味子、升麻、甘草各3克。

加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加全蝎僵蚕,倍加钩藤;胃纳欠佳加炒枳壳、炒莱菔子、焦内金;大便溏薄或腹泻加炒车前子、吴茱萸、苍术;神识不清加石菖蒲莲子芯;病程久者加熟地、山药、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党参等。

用法:本方主要用于小儿患热病所致之视神经萎缩,每日1剂,水煎,分3~4次匀服。

疗效:以上方共治疗52例,计104只眼,基本痊愈47例,94只眼,有效4例,8只眼,无效1例,2只眼,总有效率为98.1%。

(4)明目逍遥汤

组成:薄荷(后下)3克,柴胡3克,当归3克,白芍3克,焦白术3克,茯苓2克,炙甘草2克,丹皮3克,焦栀子4克,甘菊花3克。

加减:项强抽搐,屈伸不利加全蝎、僵蚕、钩藤、伸筋草;足软无力加牛膝、桑寄生、伸筋草;瞳孔散大重用白芍,加五味子、全蝎、钩藤;口噤不语加白僵蚕、胆南星;后期肝肾不足可加服石斛夜光丸或杞菊地黄丸。

用法:本方主要用于小儿温热病所致之视神经萎缩。共治疗70例,计136只眼,基本痊愈79只眼,显效13只眼,有效37只眼,无效7只眼,总有效率为94.9%。

(5)青盲康复丸

组成:黄芪500克,枸杞300克,紫河车300克,茺蔚子300克,丹参200克,水蛭100克,羊脊髓250克。

加减:肝肾阴虚加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龟版、女贞子;气血虚亏加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熟地、远志酸枣仁;肝气郁结加当归、白芍、茯苓、薄荷、柴胡、郁金青皮、甘草;气滞血瘀加桃仁、红花、当归、白芍、熟地、苏木

用法:主方为丸药。先将羊脊髓放在磁器盛装的粗砂上面,用文火烤干至微黄,然后研粉,其余6味均研为细末,掺匀,炼蜜为丸,丸重9克。每次1丸,日服3次。加减方为汤剂,据症选用,每日1剂,水煎,分2次与青盲康复丸配合服用。

疗效:以上法共治疗96例,基本痊愈58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2%。

(6)钩藤熄风汤

组成:钩藤(后下)15克,僵鲞12克,全蝎、菖蒲各6克,银花、连翘、生地各12克,薄荷(后下)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本方主要用于小儿热病所致之视力减退。共治疗36只眼,结果基本痊愈20只眼,显效10只眼,有效6只眼,总有效率为100%。

视神经萎缩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的专方治疗 免费索取视神经萎缩资料

上一篇:视神经萎缩的有效疗法        下一篇:视神经萎缩的分型治疗

>> 返回视神经萎缩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