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在造血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淋系和髓系细胞。在急性白血病发生过程中,转化的造血干细胞在克隆扩增过程中常伴有生长和分化异常,使某些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具有一系以上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形态学是诊断白血病的基础,但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异质性大,很容易造成分型误诊,尤其对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有困难。根据细胞形态学和组化染色检查,本组6例中的3例根本无法定型,而其余几例的诊断也是欠妥的,而免疫学分型则对诊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免疫学分型可区分98%以上的白血病,尤其可以发现混合性白血病,为形态学极好的补充,逐渐普及的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为白血病的分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准确反映白血病细胞来源和生物学特性,避免抗原多系列表达引起的混乱,近年欧美国家提倡采用抗体积分系列作为免疫分型判断标准。一般文献报道多为B系和髓系抗原共同表达。
本组病例除具有一般急性白血病的表现外,其较为突出的临床特点为外周血白细胞数高,高循环原始细胞,髓外浸润多,包括肝、脾、淋巴结、皮肤、纵隔及浆膜腔等,易发生脑膜白血病,本组6例中有4例中枢浸润。由于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起源早,来势凶险,广泛浸润,高肿瘤负荷导致其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诊断率的提高需要较全面的免疫表型(尤其是系列特异性较强的标志)检查,而准确的诊断为有效治疗方案。在治疗方面,有人认为兼顾淋、髓两系细胞的初始诱导缓解方案其缓解率高,但Killick-s等认为联合淋、髓诱导化疗方案易导致较高的早期死亡率(25%),总的2年存活率为39.4%,总之,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属于难治性白血病,临床尚需更多病例资料积累,预后的改善有待于有效治疗方案的进一步探讨。
白血病常识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白血病 白血病常识 混合性白血病发病机制 免费索取癌症肿瘤资料
上一篇:混合性白血病的分类 下一篇:生活哪些人容易得白血病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