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耳鼻喉疾病 --> 鼻窦炎 --> 鼻窦炎

鼻窦炎

鼻窦粘膜的炎症。在各种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见,依次为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鼻窦炎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此外,变态反应、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

炎症,就是急性鼻]窦炎,主要症状就是鼻子不通气,流脓鼻涕及头痛。

 如果急性鼻炎和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最后又可形成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的症状是鼻子不通气或两鼻孔交替出现通气不畅,有粘液性鼻涕。

 而慢性鼻窦炎是经常流白色釉鼻涕,感冒后流黄色脓性鼻涕,并有嗅觉减退。综上所述,鼻炎和鼻窦炎其发病密切相关,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检查所见也有区别。

治疗

 鼻窦炎的主要症状是不通气,所以治鼻窦炎要用部膜收缩剂,如1%麻黄素或滴鼻净,配合0.15%黄连素或0.5%的氯霉素液点鼻消炎,每天的点药次数以维持通气为标准。如果用药后不能维持通气,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鼻甲切除或电烙术。鼻窦炎是鼻窦内的化脓性炎症,以流脓鼻涕、头痛为主,治疗时除滴用鼻税膜收缩剂外,还要使用抗生素以消除鼻窦内的细菌感染,或做上颌窦穿刺术,必要时应进行鼻窦根治手术。在鼻窦根治手术中,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由于借助内窥镜的良好照明,因而可彻底清除病变,并且尽可能的保留鼻腔及副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如今不开刀的内窥镜微创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一、可选用的西药

 1.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1)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转为慢性。
  (2)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每次1—2滴,每日2次。
  (3)镇静止痛药:用于头痛剧烈者。

 2.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局部治疗为主,可选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常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净等。可在滴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应注意滴鼻净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药物性鼻炎。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肺经风热型:

 (1)筋通鼻炎水:外用滴鼻。一次2—3滴,一日3—4次。
  (2)胆香鼻炎片:成人每次4—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儿童减半。
  (3)鼻渊丸:每次服用12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4)苍耳子鼻炎胶囊:口服,按本品说明书要求服用。
  (5)鼻炎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6)香菊片:每次2—4次,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7)辛苹冲剂:成人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小儿用量酌减。
  (8)鼻通丸:每次服用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9)鼻渊舒口服液

 三、按摩治疗法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区:额窦、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鼻、肺及支气管、腹腔神经丛、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失眠点、生殖腺。

 2.足外侧反射区:生殖腺。

 3.足背部反射区: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胸部淋巴腺(胸腺)、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外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3.足背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

 另外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和内迎香穴,每日每穴30次。也可用微型鼻炎治疗仪按摩鼻通穴。均有治疗作用。

预防与护理

 1、平时注意鼻腔卫生。

 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

 3、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

 4、有牙病者,要彻底治疗。

 5、急性发作时,多加休息。卧室应明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及阳光直射。

 6、遵医嘱及时用药。

 7、慢性鼻窦炎者,治疗要有信心与恒心,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8、严禁烟、酒、辛辣食品。

 9、

9 7 3 1 2 3 4 8 :

本页关键字:鼻窦炎  鼻窦炎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精彩图文 | 汇款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3-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663239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6632397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