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中毒性耳聋康复有方
由于大量的对听神经有严重损害的药物问世,再加上滥用,使得应用链霉素等氨基甙类药物中毒性耳聋发病率直线上升。据有关调查中毒性耳聋患者已占全部耳聋患者的80%左右,每年递增的数量为2-4万人,呈上升趋势。
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是导致小儿感音性耳聋最多见的原因。目前普遍认为链霉素类药物所致的耳蜗和听神经损害是永久性的,不可逆转。但根据历史资料、文献报道和临床经验,我们在继承祖国医学传统治法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复聪汤、电针、ATP、辅酶A及维生素类神经营养药,通过对659例有残余听力的耳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90%左右,显效率为35%左右。因而我们认为,药物中毒性耳聋不可治疗的看法应该改变。
现代医学认为,中毒性耳聋是因耳蜗微循环障碍,导致听毛细胞缺血缺氧而受损,引起听力逐渐下降,甚至耳聋。而从中医的观点来看,链霉素类药物中毒性耳聋属中医实证,其病机为邪壅经络,并非肾气虚弱,治疗以通络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药物中毒性耳聋,就其实质来看,就是外邪(指药物)入里,损害了人体的正常的听觉功能。人体正常听觉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五脏之精气由经络而上达于双耳。在这里,精气和经络是两个必需的条件,其中任何一方的损伤,都能够引起听力下降。由于精气的损伤一般是一个慢性过程,而药物中毒引起的听力失常,多在短期内发生,尚不足以引起精气的损伤,所以,经络的损伤,是首先应当考虑的。
既然药物中毒性耳聋的关键在于双耳经络受损,那么,治疗的重点自然就应当放在恢复经络的正常功能方面,穿山甲长于走窜经络,行散淤滞,自当为首选之药,更何况穿山甲长于行阳明、厥阴二经之瘀滞。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药物中毒性耳聋就西医的观点来看,主要是听神经细胞的营养障碍所致,这样,阳明之经通畅,自然气血充足,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在这一点上,中西医似乎有可以沟通之处。另外,厥阴经与少阳经相表里,二经病变相互影响,少阳经环行于耳前耳后,且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运行气血,濡养耳窍,保证双耳的正常功能活动;当邪毒壅盛,搏结于耳窍,经络阻塞,清窍失养,听力自然会受到影响。穿山甲行厥阴经之瘀滞,则必然会影响到互为表里的少阳经,少阳经通畅,则耳窍得到气血濡养,从而听力得以恢复。这样,穿山甲行阳明经之瘀滞,使气血得以足,行厥阴经之瘀滞,使气血得以入,充足之气血,入清空之耳窍,耳得濡养而健旺,正常的听力恢复也就有了希望。
单纯针灸治疗耳聋,确有一定疗效,我们在发扬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发现了新穴位,采用新穴位聋鸣1号、2号、3号和口服维生素类药,并用通络解毒复聪汤,用中西结合治疗的办法,疗效确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刺具有双向调衡作用,可以改善耳内微循环,增强内耳血管通透性。我们对药物所致耳聋患者微循环检测中,发现10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而当针刺10分钟后,再测试微循环即出现明显改善。
药物中毒性耳聋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药物中毒性耳聋康复有方 药物中毒性耳聋 免费索取药物中毒性耳聋资料
上一篇:药物中毒性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下一篇:药物中毒性耳聋有信号吗?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