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经期疾病 --> 多囊卵巢综合征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月经失调:表现为原发性闭经者仅占5%,而51%~77%患者呈现继发性闭经,初潮年龄正常或延迟。

(一)病史:有下列情况应高度怀疑多囊卵巢综合征:①育龄妇女原发不孕,有进行性月经稀少及闭经,用孕激素可行经;②长期无排卵型月经,BBT单相;③双合诊扪及一侧或双侧卵巢增大;④伴有肥胖,多毛。                                        

(二)临床表现 

 

1.月经失调:表现为原发性闭经者仅占5%,而51%~77%患者呈现继发性闭经,初潮年龄正常或延迟。月经不规则,稀发,继而月经过少或闭经,元排卵周期,但有持续性雌激素分泌,缺乏期性孕激素对抗,因此子宫内膜可有增生过长甚至于宫内膜腺癌变化,但这种癌变均属低度废恶性。

2.不孕:74%(35%~94%),系慢性无排卵所致。

3多毛症:69%(17%~83%)。PCOS的又一主要表现,为雄激素过高而产生痤疮,多毛,油质皮肤。不同患者产生不同表现可能与雄激素的代谢以及靶器官上雄激素受体多少有关,多见于口唇、下颔颊侧、下腹、耻上、股内侧和小腿外侧。其他男性化表现如阴蒂增大、音哑等并不多见,若男性化体征明显,应当注意有无产生雄激素的肿瘤存在。

4.肥胖:41%(16%~49%),多始于青春期前后,渐进性,无特殊的脂肪分布特征。脂肪沉积是由于雌激素的持续刺激,也包括由雄激素经性腺外组织的芳香酶作用后转化而成雌激素作用。

5.卵巢增大:50%~75%,为双侧对称性多囊性增大2~4倍,或为子宫体积1/3~/4呈多囊性.亦有20%~30%卵巢并不增大呈硬化型。

6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近年来注意到由于雄激素过多而产生的黑棘皮症,其为对称性,棕灰色绒状色素沉着,常见于后颈部、腋部和腹股沟。如果高雄激素症、胰岛素抗结,黑棘皮症同时出现称为Hair–An综合征。

7.合并症:据统计<4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19%~25%合并PCOS,约14%PCOS在14年内发展为子宫内膜癌(Chamlian 1970),已有文献报道70余例(Jafaril978)。PCOS合并高催乳素血症者30%~40%。

  (三)辅助检查 

       

1.激素测定  

     

1)促性腺激素:约75%患者LH升高,FSH正常或降低,LH/FSH>3。

①雄激素:包括睾酮、去氢表雄图、雄烯二扇和17酮类固醇升高。

②雌激素:总量可达140pg/m1,雌二醇相当于卵泡早期水平约60pg/m1,性腺外雌酮增加使E/E>1。

③催乳素:约25%~40%患者>25ng/mI。  

       

④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升高>14mμ/l,IGF–I升高(正常120nm01儿),血浆IGF–I结合蛋白质降低(正常<30ng/m1)。

         

⑤肾上腺DHEA–S生成增加,血浆浓度>3.30严g/m1,17经孕酮也增高(正常<200n8/dl)但若>800ng/d1应考虑为迟发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经化酶或11P经化酶缺陷。若处于00–800ng/dl者,应作ACTH试验(Cotrosyn 0.25m8 iv),注药后60分钟17–羟孕酮者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⑥阿黑皮素元(proopiomelanocortin,POMC)及其衍生物:

1.p–促脂素,p–内啡酞和p–MSH升高,ACTH正常或升高。TSH和GH正常。

2.超声检查:双侧卵巢增大,轮廓光滑,被膜增厚,常有10个以上2–7mm囊状卵泡,内部呈透声暗区,排列在被膜下的卵巢实质周围,卵巢间质回声不均,子宫内膜肥厚。

多囊卵巢综合征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多囊卵巢综合征 免费索取多囊卵巢综合征资料

上一篇: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        下一篇:多囊卵巢综合征应做哪些辅助检查

>> 返回多囊卵巢综合征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