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癫痫 --> 癫痫

癫痫

癫痫系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俗称羊痫风或羊癫风。中医文献:《神农本草经》卷一:“﹝蛇床子﹞利关节、癫痫、恶疮。”
病。

 不是所有癫痫都能找到病因。有些癫痫病人在目前现 有的检查条件和诊断水平下,从脑部及全身找不到可以解 释脑部病症的结构变化和代谢异常,而和遗传有密切关 系,这一类病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发性癫痫。但是,有些 以往诊断为原发性癫痫的病人,现在又发现了脑部的病 变。因此,原发性癫痫是症状性癫痫中目前还无法查出原 因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癫痫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强调查找 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无疑是必要的,但暂时找不到 病因者,也应及时进行症状治疗,即服用有效抗癫痫药, 以控制癫痫发作,待以后复查时进一步查找病因。

临床表现

 可见于各年龄组,过劳、饥饿、睡眠缺乏、饮酒、情感冲动、过度换气和月经来潮等情况可激发发作。有些患者仅在某种特异刺激下发作,如闪光、阅读、看电视等,称反射性癜痫。主要有如下发作类型:

 1.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尖叫一声跌倒,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同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两眼上翻,瞳孔扩大。随后很快出现全身肌肉节律性强力收缩(即阵挛),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后抽搐突然停止。牙关紧闭,尿便失禁,口鼻喷出白沫或血沫。一次发作达数分钟,事后无记忆。

 2.失神发作(小发作):见于儿童,表现为突然意识短暂中断,停止原来的活动,呼之不应,双目凝视。持续6-凹秒后意识迅速恢复,对发作无记忆。

 3.单纯部分性发作:不伴有意识障碍。部分运动性发作表现为一侧口角、手指或足趾、足部肌肉的发作性抽搐,也可扩至邻接部位;部分感觉性发作常表现为口角、舌部、手指或足趾的麻木感和针刺感,也可表现为简单的幻觉;精神性发作表现为恐惧、忧郁、陌生感、各种错觉及复杂幻觉。

 4.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发作起始有错觉、幻觉等精神症状以及特殊感觉症状。发作时患者与外界环境失去接触,做一些无意识的动作(称自动症),如吸吮、舔唇、抚摸衣扣或机械地重复发作前的动作,甚至突然外出,大吵大闹,脱衣跳楼等。

 任何一类发作若长期或反复发作而在各次发作间不恢复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大发作的持续状态最严重,可以致命。

诊断依据

 癫痫的诊断并不难,首先判定是否为癫痫,其次要确定发作类型,最后找出病因或脑损伤部位。但临床上有大约l/3的病人,经多种检查,试图通过仪器查出证据,但只见发作,而检查指标不见异常。目前本病的诊断依据主要靠临床表现,典型的发作对确定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所以详细、完整、准确、清晰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便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诊断时应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①发作性症状是否为癫痫

 ②如果是癫痫,是什么类型的发作,是否为特殊的癫痫综合征;

 ③如果是癫痫,是否存在致痫病灶,是否有诱发因素,诱因是什么。

 因大多数患者发作时有一定的意识障碍,本人对发作过程不能表达,又因为医师很少目睹患者的发作过程,所以详确的病史主要靠患者家属或目睹者陈述出来,密切配合医师做正确的诊断,以便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希望从某些仪器上得到诊断依据,但有5%—20%的癫痫发作患者脑电图正常,重要还是看临床症状,以免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才开始治疗,这是极其错误的认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病史:确切的病史是获得诊断的关键,因而是非常重要的。多数情况下,医生看不到患者发作时的情况,因此医生一定要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尽量将病史提供得详尽、客观、准确。不要模棱两可,不要凭空猜测,不要夸大病情,更不要故意隐瞒病情。

 病史包括现病史、个人史、过去史和家族史等内容。

 

|<< << < 1 2 3 4 5 > >> >>|

癫痫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918353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癫痫  癫痫 免费索取癫痫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癫痫的概述及分类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精彩图文 | 汇款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中医问答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3-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663239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6632397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