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笑肉不笑的发笑性癫痫
发笑性癫痫是一个以发笑为主的癫痫发作特殊类型,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在诊断上常易被忽视,或误诊为癔病及精神病,而延误诊断与治疗。本病多见于儿童,15岁以下占50%,性别无差异。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发笑,有笑而无趣,部分患者可伴有哭、奔跑、恐慌,又称笑、哭、奔跑发作,其哭、笑均无任何内容,不伴有乐趣和悲伤感。有时继有癫痫大发作或大发作史。
患者常无故突然发笑,有时微笑有时“哈哈”大笑,每次发笑持续约3~5分钟。发笑时面无表情,或有奇异的表情,没有正常愉快的情感表露,笑声高而粗犷,并且音调不正常,似笑非笑,“皮笑肉不笑”;发笑与当时的场景不协调,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并无引起发笑的因素。发作后对发笑过程无记忆,也无任何愉快的情感体验。该病症间歇期完全正常,发作无规律性。检查中捕捉到临床发作,见发笑同时脑电图有持续性高幅尖慢、棘慢综合波,发笑停止后尖慢、棘慢综合波也随之消失。
笑性癫痫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没有任何引起发笑的原因而突然发笑,突然停止,发笑的表现没有感染力,自己又不能控制;
(2)发作后没有趣感、无记忆;
(3)脑电图均有痫样发作波;
(4)抗癫痫治疗有效。
至于发笑性癫痫的定位,目前尚未明确,有人认为定位于桥脑上部,也有人认为应定位于丘脑下部,但多数人认为应定位于颞叶或额颞叶。
Yakovlev(1948年)提出颞叶具有内脏、表情和情感三种功能,内部状态的外部表情(如快乐时笑、痛苦时哭、恐慌时逃跑)与颞叶有关,边缘系统中有高级整合皮层,通过此系统与下视丘、扣带回和脑干密切相联系,此处任何一部位有病损均可致不切实际笑或哭,另外额颞叶也有发笑、哭发作。因此通过文献和边缘系统理论认为这类与情绪有关的发作,其解剖生理基础可能是边缘系统为中心的额颞皮层—边缘系统—丘脑下部联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浅析特殊型癫痫之肢痛性癫痫 下一篇:什么是多灶性家族性部分性癫痫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