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辅助检查
(4)尖—慢波 是由一个尖波和一个慢波组成的复合波,尖波周期在80~200毫秒之间,慢波的周期在500~1000毫秒之间,是局限性的,多见于颞叶癫痫。弥漫性尖—慢节律见于顽固性大发作和失神性小发作,提示脑组织深部存在较广泛的癫痫病灶。
(5)多棘—慢波 多棘—慢波是由两个以上的棘波和一个慢波组成的复合波,常预示有痉挛发作,是肌阵挛性癫痫最具特征性的发作之一。
(6)多棘波 连续两个以上的棘波称为多棘波,可见于肌阵挛发作和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之前,也可见于局灶性发作。
(7)阵发性或暴发性活动 在平坦活动的背景上突然出现高波幅活动,可合并尖波和伴随抽搐,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广泛性损害的表现,见于婴儿痉挛症。
(8)高度节律失调 为不规则的慢波和波幅可高达200gV的慢活动,混杂的棘波、尖波一般不会形成典型的复合波,不同部位没有恒定的同步性,即阵发性和游走性,临床上见此异常者往往为婴儿痉挛症。
(9)6Hz和14Hz正相棘波 常出现于颞、枕部,见于自主神经失调等,在正常人群中(睡眠及发困时)达20%一50%
(10)小尖棘波 主要位于额颞区,最常见于发困时。
一般说来,全身性(既非局灶性)开始的癫痫发作脑电图上为弥漫性、对称、同步的痫样放电,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大发作)间歇期可能有弥漫性尖波、棘波、多棘波及其与慢波的复合波,较重发作之后有一段完全低平相,继之可见慢波,为多型性持续慢波,逐渐变快,波幅持续时间和频率越来越少,逐步恢复发作前的节律。若为局灶性放电则此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可能为继发性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局灶性(部分性)发作在间歇期可以在某些部位看到个别电极处有痫样放电,如复杂部分性发作(颞叶癫痫)可在颞前部或颞额部出现痫样放电。由额叶产生者易发展为全身性,如果成为全身性放电常扩散到对侧,一旦到达对侧中央前凹区则意识丧失,然而放电一般能在早期停止并限制在一定区域;另一方面,不少部分发作可表现持续棘波到长程慢波,有的患者则完全无脑电图变化。如果儿童有部分性发作而且往往在夜间睡眠中发作,甚至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脑电图上在颞中部和(或)中央区有尖波或其复合波,则称儿童良性颞部—中央区放电灶癫痫;若放电在颞前部就不是良性的,其发作往往难以控制。虽然先兆和发作与局限放电的部位一致,但发作进一步发展后常常表现不一致性,可变的脑电表现支持皮质深部损害。发作过后仍旧存在θ波病灶为局限损害可靠的征象。临床失神发作时常同时有持续棘—慢波放电,同时从双侧中额开始,很快在两侧半球扩散,主要为每秒3次棘—慢波,是突然结束继以发作前活动的表现。不典型失神发作则往往为2Hz以下的尖—慢波,可以不规则不对称,发作往往也难以控制;有时起始不那么突然,先出现少数小的θ波或棘波,以额区最常见,特别是儿童,有时在枕区见到,结束也可以是逐渐的,在终止放电前额叶也可有几秒钟θ波或成为短程不规则的棘—慢波。精神运动发作的脑电图常有颞叶癫痫灶,可见局限棘波、尖波、棘—慢波、慢波灶等持续或单独出现。异常脑电图表现为病变侧明显,放电可以从一侧游走到对侧又回到本侧,有时一起始双侧即为对称性;有时起病时脑电平坦,低波幅相持续数秒钟,有时能见到快活动,当头皮到达高波幅,快活动时常扩散成为双侧。在皮层电极上记录到的棘波在相同部位的头皮电极上呈尖波或高幅慢波,其原因是皮层放电在颅壁中传导速度参差不齐使到达头皮电极的同步化程度降低所致,因此对高于背景的发作性节律性电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癫痫病发作时病因方面的诊断 下一篇:癫痫的诊断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